广德:“2+3+4”工作法全面强化基础信息工作

31.03.2016  18:55

2016年,广德警方将强化基础信息化工作列为全年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针对信息完整性、时效性不够,系统更新慢、运用不足等难题,对症施策、大胆创新。桃州派出所在全所大力推行“2+3+4”工作法,信息的采集、更新大幅提速,并在服务实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打基础+育骨干”,运用两个培训模式,夯实全警情报信息采用能力。

    (一)全面开展培训工作,确保每名民警 会采会用”。 重点针对新入职民警、新招聘辅警开设“小课堂”教学,制定培训计划,教授信息采集、规范录入、模块应用等基础性知识,并实行考核,确保参训人员100%会采集、会录入、会维护更新、会查询。同时,在着手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之前,要求民警结合辖区实际先理清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边干边学,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借鉴来的经验本地化、具体化。先强内功,再去做信息采集工作,保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重点培育骨干力量,发挥其“传帮带”作用。 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挖掘所内具有信息化应用专长的民警、辅警进行重点培养,结合县局“轮值轮训”工作,抽调了三名人员参加信息化专题培训学习,努力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培训和日常工作指导,通过“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确保每名社区民警和辅警都能熟练掌握基础信息采集的内容、要点,准确的填写各类采集表格,达到每条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关联性,切实达到服务公安实战的要求。

        二、“拉网式+网格式+滚动式”,推行三种采集手段,确保信息完整性、鲜活度。

        (一)动员全所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覆盖信息采集盲点。 广泛借助社区网格化管理、物业管理机构、用工单位等“外力”,提升数据的完整性、准确率。并于社会力量积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采集工作质效。

        (二)划分责任区域,明确工作责任,提高信息采集效率。 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法,着力破解信息采集中的各项难题。一是建立准确、规范的标准地址;二是对新建小区开展采集、录入,力保同户籍系统地址的对应;三是创新采集方法,根据辖区居民、单位的生活工作规律进行错时采集,并组织警力对人员较为集中的学校、工地、厂区进行集中采集。

        (三)摸排变动情况,及时更新数据,保障信息采集准确。 一是对五年以上采集的流动人口全面筛查,对五年以内采集的流动人口进行有重点的抽查,及时更新数据,消除采集信息的新增和修改数据不及时现象;二是对辖区采录实有单位进行再排查再梳理,特别是对从业人员的采集和录入进行重点排查,提高数据的实用性、真实性。

        三、“专业队+小研判+严督导+明奖惩”,建立四项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实战成效。

        (一)明确分工,建立专门的基础信息采集力量。 对责任心强、基础工作业务熟练的民警和辅警组成专门的基础工作小组,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开展成片滚动式清查,有效提升了信息采集率;对实有房屋和实有人口、单位每天定量,按时按质完成,确保了对社区社情的熟练掌握。

        (二)开展“周会商、月分析”。 每周由社区民警报送信息采集和录入数据;每月对信息采集表装订成册,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

      (三)强化督查指导。 把信息采集作为日常警务督导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性抓起来,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随时发现和督促整改采集中存在的不认真、不深入、不细致、应付差事等问题。坚持量质并重原则,用正确的考核方向引导民警保质保量做好信息采集工作。

(四)制定基础信息工作奖惩办法。 制定《桃州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考核办法》,结合工作实际,每月开展考核,根据工作定量保优的措施,通过采集率和准确率进行排名,有效提高了社区民警和辅警的工作积极性。

 

(广德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