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公共资金审计转型发展见实效
一是在项目安排上,由“点”到“线”。摒弃过去的以具体部门为对象安排审计项目的做法,转变为以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为依据选择审计项目,扩大单个审计项目的容量,实现由“点”状覆盖转变为“线”和“面”状覆盖。今年首次以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情况为主题,对市直80家一级预算执行单位开展“打包式”审计;以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为主线,对与土地征收、出让、开发、耕地保护有关的单位进行“捆绑式”的审计覆盖,有效扩大了单个项目的审计覆盖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在内容集中度上,由“散”到“聚”。将过去的面面俱到转变为每年聚焦几个主题、促进解决突出问题上。近几年来,突出了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效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惠民政策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稳增长政府落实、财政存量资金等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审计事项,催生市政府出台了规范和完善债务管理、投资建设项目管理、财政资金管理等事项的规范性文件13件,放大了审计成果的效应。
三是在审计结果上,由“数”到“效”。变关心审计结果的数字和数量为更加注重审计质量和审计结果的运用。加大审计成果的挖掘、归纳和提升力度,从宏观、全局的角度揭示风险隐患维护经济安全、揭示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并以审计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审计信息等多种形式,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有效拓展了审计的广度、深度和宽度,提升了审计成果的运用层次。2014年市政府领导批示审计报告6件次,形成政府会议纪要1件,市政府、省厅采用公共资金审计信息7篇次,上报审计专报1件。
四是在整改的重点上,由“改”到“防”。变关注被审单位全面整改为力促建立长效机制,前移整改工作重心,推动完善制度。2014年针对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市政府出台了《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五个规范性文件,被审计单位出台了《关于规范预算和经费支出管理的通知》等十项制度;针对投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出台了工程建设管理、资金预算管理、审计监督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以及工程量变更与现场签证实施细则,变事后整改为事前防范,依靠制度进一步促进部门规范管理,增强了自身“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