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306岁桂花王重生后今秋再开花
位于巢湖的合肥306岁桂花王
经历了白蚁噬、大雪压,合肥现存最老“桂花王”正走过它的病痛期。复壮后的306岁大银桂,由于根部在冬天倒塌时多半腐烂,每天都要“喝”进12斤营养液。多亏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合肥“桂花王”在今年9月5日按时开花,醉人的芳香再度弥漫了巢湖圆通寺。
病痛缠身又被暴雪压塌如今正安度“康复期”
在巢湖东庵森林公园圆通寺前,这株306岁的合肥“桂花王”高15米,冠幅可达12米,胸围足有3.2米。芳香四溢的桂花,在过去的三百年里从未与当地人失约。据居住在附近老人介绍,相传,这株桂花树还是由清朝圆通寺的主持移自九华山。
今年2月18日,一场暴雪压塌了这株2级古树,“桂花王”侧翻在地,根茎全部裸露在寒风冷雪里。
“我们当时就购买了十几床棉被,紧急盖在桂花树裸露的根茎上。”合肥市园林局绿化处处长程皋回忆说,公园养护人员在巡查时发现险情后及时上报,合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邀请省古树名木专家紧急赴东庵森林公园对古桂花树进行会诊救治,拿出了一整套详细的抢救复壮方案。
三百岁“桂花王”如今正安度“康复期”(2013年10月本报还曾专门报道合肥“桂花王”受白蚁侵袭)。原本枯萎的枝头抽出新枝,发出油绿的新芽。
然而,令程皋和一批古树名木专家万万没想到的是,经历了如此“生死大病”的桂花王,竟然在今秋如期开花,淡米色的桂花再度挂满枝头,香飘四溢,直叫人暗自赞叹大自然生命力的顽强不息。
人工捉虫24小时挂点滴“专职保姆”就有4人
306岁的合肥“桂花王”享受的是特护级待遇。在巢湖东庵森林公园,“桂花王”拥有专门的遮阳棚,24小时都有养护人员轮班照料。
据安徽国控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弟透露,由于是属地管理,为了悉心照料暴雪倒塌后复壮的“古桂花”,迄今已花去40多万元,光是古树的“专职保姆”就有4人之多。
“桂花王”长虫基本靠捉。王晓弟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的“桂花王”就像大病初愈的老人,不能经受外界过于强烈的刺激,因此不能喷洒农药,每当发现古树生虫,养护人员就会爬上支架,亲手上前去捉。考虑到“桂花王”的根茎在冬天裸露在外,造成了大规模的腐烂,它的日常营养供给全部都要靠“吊水”。
“24小时打点滴,每天要挂进6大袋营养液。”王晓弟说,一袋营养液1公斤重,算下来,“桂花王”一天足足要“喝”进12斤营养液。
“古树的复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十年内‘桂花王’都需要养护人员悉心的照料。”王晓弟说。目前,他们正计划围绕这种古树,申报种植一整片桂花林。“我们就打算从古桂花上嫁接。”
-相关链接
桂花本是“外乡人”
徽商顺江带回皖南
桂花虽尊为“合肥市花”,但还真不是本地产。昨日,合肥市植物园副园长童效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推测说,桂花极有可能是徽商从江苏、浙江、四川一带移栽回皖南地区的。
“四川温江县、苏州光福镇、杭州满觉垅,包括湖北咸宁,这些都是传统的桂花聚集区。”童效平说,桂花素来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不是安徽本土树种。而在清朝,徽商走南闯北,很有可能是顺着青弋江、新安江、长江,一并将四川、江浙一带驰名的桂花树带回故乡。巧的是,安徽地区尤其是皖南一带,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壤环境都非常适合桂花的成活和生长。
合肥有13株百岁桂花
多分布城区外祠堂边
昨日,记者查询合肥市园林局古树名木系统发现,合肥市目前登记现存100岁以上的古桂花树共有13株。从地域分布上看,肥西、肥东县各有4株,剩余5株均分布在庐江、巢湖一带。
“合肥周边地区,绝大多数古桂花应该都栽种在寺庙祠堂周围。”童效平告诉记者,只有合肥城区,与桂花结缘的时间更晚。解放前合肥地区绝少见到桂花树。合肥市大规模地引种桂花还得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信息来源:合肥在线)
责任编辑: 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