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受访者每天用手机4小时 手机依赖症在大学且行且重

18.07.2014  17:39

  “出门忘带手机,就会魂不守舍;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出现幻听;有时明知没有短信或来电,也会时不时地翻出手机看一下……”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那就有可能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近日,由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8名大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针对“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的课题展开调研,共收到大学生完成的有效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666份。调研结果显示,将近5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9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不同程度的依赖。

  近二成学生日用手机超5小时

  调研团队首先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用途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功能依次为使用QQ及微信进行社交、即时通讯、玩游戏、查资料。在学习时间内玩手机的同学占37.24%,而学习时间外玩手机的则高达94.86%。有5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在4个小时左右,近二成的同学每天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更是超过5个小时。调研显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正成为扰乱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新兴“病症”。

  受访的一位大学生表示,出门时忘带手机,那一定是件悲催的事情。“我喜欢用手机刷QQ,用电脑时反而不习惯。现在一旦没有手机,出门就会感觉不方便。有时即使只是几分钟的休息时间,我也会不自觉地想拿出手机玩。”当前大学生群体对手机存在心理依赖,受访的大学生中,有73%的人会在出门时特别留心检查手机,55%的同学表示如果自己忘带手机会有点担心,24%的同学则表示会感到很不安,甚至会将负面情绪不同程度地带入要做的其他事情中。

  在调查过程中,调研团队还征集到了8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离开手机一天的生活”趣味真人实验活动。按照规定,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之间要避免打开手机及其他娱乐设备,尝试一天没有手机的生活。“终于可以碰手机了,没有手机我真要活不下去了。”参与实验的秦同学在结束了一天无手机生活后大声欢呼。一天时间里她选择和同学看电影、吃饭、逛街、理发,尽管安排活动如此紧密,但没有手机的一天依然让她感到不安和焦虑。“特别是当看到同学在用手机时更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其他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多数也和秦同学一样表示离开手机的这一天很没有安全感。

  “手机依赖症”影响交往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已成为当今生活的真实写照。调研团队模拟了大学生聚会情景,询问在聚会中使用手机的情况,高达70%的同学表示在聚会时会时不时看下手机。而面对“怎么看和你一起玩的朋友、同学一直在玩手机而不太和你交谈”的提问,有66%的同学表示理解,因为很多人都这样;24%的同学会因此感到生气与落寞;而10%的同学觉得没什么,因为自己也在玩。

  即使是面对着朝夕相处,有着无限共同话题的同学,还是有不少的人会惦记着手机,甚至不顾同学热情的交流,宁愿一个人在手机网络中畅游。原本被看做可以进一步增进感情,拉近距离的美好聚会,很有可能因为各自只顾沉浸在手机内容中而忽视他人,影响到人际交往。

  调研团队成员、大一同学王丽君说,她也经常遇到过类似的聚会场景,好不容易凑到一起的同学们在聚会时都各自忙着拨弄手机,连话也说不了太多。“手机本来就是方便人们生活的,但现在却占据了我们大多数的空闲时间。如果每天都花大量时间与手机交流,势必会造成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缺乏。”

  无手机课堂尝试戒除“手机瘾”

  调查数据表明,四分之一的学生会在课堂上玩手机,六成左右的学生会在自习时间通过手机联系他人。学生上课玩手机会影响他人,扰乱课堂秩序,甚至消磨了老师上课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众多老师在接受团队调研时对此表示出担忧,认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年底开始,苏州大学文学院向全院同学发出了“无手机日”的倡议书,倡导同学们自愿在课前将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放入收纳盒。此后,也有部分学院开始倡导“无手机课堂”。然而,在调研中只有16%的同学完全赞成这项举措,60%的同学持反对态度,其中有80%的同学认为自己能控制住使用手机的分寸,甚至还有大部分人将自己玩手机归因于上课内容的枯燥乏味。

  数科院的辅导员周扬老师认为,同学们在各种场合都爱玩手机,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简单意义上的“禁”并不能药到病除,要戒除同学们上课的“手机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最主要的还是同学们自身对使用手机的度的拿捏和把握,要根除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引导。

    (责编:张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