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有国家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 “控烟”再提上议程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种类繁多的慢性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9月20日,《安徽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正式发布,到2025年,安徽省每个市至少建成一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各市都有国家级防控示范区
慢性病防治得当,将极大地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按照规划,到2020年,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
安徽省将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将与文明城市(县城)、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镇、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紧密结合,与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融合,惠及所有家庭,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引领全省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按照要求,到2025年,每个市至少建成一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到2025年,安徽省将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
今后,35岁以上的人去医疗卫生机构首诊都要测血压。根据《规划》,对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提供干预指导,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口腔预防保健、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
针对不同的群体,慢性病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将慢性病防治做在前面。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信息分析与利用,掌握慢性病流行规律及特点,确定主要健康问题,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与策略提供循证依据。加强水、土壤、空气等环境介质和工作场所等环境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逐步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纵向报告和横向交换,动态实施环境、食物等因素与健康的风险评估与预警。
慢性病久治不愈,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对此,安徽省将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鼓励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将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开展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扶助。
“控烟”执法力度有望加强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不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话。早在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吸烟列为慢性病的一种。然而,针对控烟、戒烟、公共场所无烟化的政策,多年来一直得不到落实。在《规划》中,再次提及“加大控烟执法力度”。
“加大控烟执法力度,推进公共场所无烟化进程。”《规划》明确,实施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无烟创建工作全覆盖。严格执行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有关法律规定,减少居民有害饮酒。同时,依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开设戒烟咨询热线,提供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
多年来,关于公共场所无烟化的呼吁声从未停歇,政策层面也有实际行动,但却依然举步维艰。2015年,安徽省暨 合肥 市12320卫生服务热线开通了戒烟服务,截至目前,招募戒烟者279人,戒烟三个月以上的仅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