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纪念馆首次展出12封珍贵抗战家书
从昨天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中,首次集中展出12封珍贵的抗战家书。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抗战馆副馆长罗存康介绍说,这些家书有的来自于珍贵的档案记载,有的来自于抗战将领后代捐献。重读这些书信,依然能读到那时的硝烟和苦难、战士的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热血青年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赵一曼
牺牲前留遗书 不忘育幼子
家书摘录:宁儿:母亲由于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1936年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日军押上开往珠河的火车,她心里明白,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在被押解的车上,赵一曼写下了这封给儿子的遗书。这一年,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仅8岁。
赵一曼1905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秋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李姐”、“瘦李”(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当地战士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赵一曼的威名使敌人闻风丧胆,曾在日伪报纸登报悬赏,捉拿这个“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的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在昏迷中被日军俘虏。在狱中,日军对赵一曼施以酷刑,用马鞭抽打,用钢针刺伤口,灌辣椒水,电刑……但赵一曼始终没有吐露东北抗联的实情。日军意识到无法从赵一曼口中得到有价值的情报,最终决定把她押到珠河县处死“示众”。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射杀,牺牲于珠河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左权
战场“神枪手” 展铁汉柔情
家书摘录: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这是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这封家书写于1942年5月22日晚,仅仅三天之后,左权在对日作战中殉国,这是他写给爱妻的最后一封信。左权的家书不但谈论到战争及形势,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而且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妻子和女儿的牵挂,体现出这位抗战将领的铁骨柔情。
左权1905年3月15日出生于湖南醴陵,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3年12月任红1军团参谋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左权随先头部队指挥作战。毛泽东曾称赞左权是“神枪手”。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权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负责断后,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在5月25日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年仅37岁。
吉鸿昌
“我为抗日而死 不能跪下挨枪”
家书摘录: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
这是1934年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的几个小时,写给其妻胡红霞的遗书。写完信后,他从容地走上刑场,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他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在日军北平陆军监狱壮烈牺牲,时年39岁。现在陆军监狱的所在地北京炮局胡同的老居民还对吉鸿昌将军的事迹耳熟能详。
吉鸿昌,1895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1913年秋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1931年因反对进攻中国工农红军,被蒋介石强令出国。1932年4月,吉鸿昌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傅常
赴前线留遗志 后人刻灯柜纪念
家书摘录: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1937年8月,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出川抗战。临行前,他给妻儿留下了这封家书。傅常1887年出生于四川,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加入同盟会。护国军兴起时,他同蔡锷、熊克武等进军四川,在四川招讨军中任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傅常任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率军抗战。1947年,傅常因患脑溢血病逝于成都。
傅常之孙傅尧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家里人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见傅常归来,以为他已遇难,便将他留下的亲笔字迹刻在了灯柜上,以示纪念。傅尧说道,从字句中可以看出,家里人意识到,傅常当时是抱着为国捐躯的心去的。
2010年9月,傅尧将刻着家书的灯柜捐赠给抗战馆,他说曾经有很多私人和博物馆打算收购这个灯柜,但还是决定将灯柜捐赠给抗战馆,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如今,原家书已经不复存在,这封刻在灯柜上的特殊家书成为川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出川抗战保家卫国的重要物证。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