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守望乡村的教师楷模孙浩
秋日的皖北,绿色装扮着孕育丰收的田野。
在宿州市埇桥区,古老的汴河静静流淌,天空多彩的朝霞在河面上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汴河中心小学就依偎在这条古运河的北岸。
9月4日上午,在汴河中心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一位中等身材、带着近视眼镜的男教师正在跟学生互动着,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课堂上,这位声音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兴奋,时而严肃的老师,便是孙浩。
看着课堂上孩子们活跃的情形,难以想象这是一堂数学课。
(图一)孙浩老师在汴河中心小学 上课下课后的孙浩老师,略显疲惫,说话的声音也低了很多。
我们告诉他,上午教育部刚刚举行发布会,发布了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他和钟南山、张伯礼等入选。听到这个消息,他突然兴奋的瞪大了眼睛,泪水瞬间充盈双目,笑容从眼角扩散开来。
孙浩: 呵呵呵!很激动,很激动!没想到,感觉有点太激动了。
记者:这份荣誉对于一名老师来说非常难得。
孙浩:你荣誉越多,你责任越重大。
记者:我觉得,您取得这份荣誉,也是您坚守乡村教育 20 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果。听说您 2000年 从宿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农村任教,当初为什么选择回到你曾经就读的村小学?
孙浩:当时也想着能到城里去,城里是农村孩子比较向往的,都想到城里去。毕业之后,我家就在那个村子里,就到学校去看看,一看学校特别破旧,还是我上学时候那个样子。后来见到教我的老师,他当了那个学校的校长,也和他聊了一下,聊了很长时间。校长也很想让我在这个学校留下来,他就跟我谈,他说你愿不愿意再回到学校来?
记者:您当时怎么回答的?
孙浩:我说,我很想过来,内心想,我留下来能把这些孩子教得更好一些,那个学校全是民办教师,没有一个师范毕业的。
记者:你成为你们村后屯小学的第一位师范毕业生,到学校任教后可后悔过?
孙浩:因为当时我们也有两个同学到城区学校了,确实很羡慕。一看到我们学校破旧的感觉,就想着当时是不是有点冲动了。想想确实应该留下来,在后屯小学,更多的是想让他们能学一些知识,让他们有些改变,能走出去,不能再像他们父母天天外出打工,一代代这样循环下去。
面对一排低矮的瓦房,没有玻璃的窗户,陈旧的课桌,以及斑斑驳驳的黑板,孙浩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乡村里成年人大多外出打工,许多留守儿童缺少照顾。有些孩子甚至出现逃学、厌学的情况。面对留守孩子出现的问题,孙浩感到心中一种莫名的酸楚。
记者: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他们跟其他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孙浩:有几个孩子,父母不在家,他们精神很不好,上课就趴在那儿。
记者:有点厌学。
孙浩:其他小孩活蹦乱跳的,拉着你做游戏,跟你说这说那,问你这问你那的。有一个小孩,你跟他聊,他不大理你。我就问他的父母,爸爸在家吗?妈妈在家吗?就摇头,不跟你说话。我就说最近有没有回家?他就想哭。
记者:的确,留守儿童性格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孙浩:我就到他家里,看看他的家庭情况。去了几次,他就打心里感觉和你很亲了,时间长了他就把你当成亲戚的感觉。
记者:这些留守儿童重要是缺少关爱,作为乡村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可能还要给他们一些特别的关爱,来弥补孩子父母的爱。
孙浩:是的,有一个小男孩,只要有一点委屈就哭,哄都哄不好,对其他小孩的敌意特别明显。他奶奶拉着我说:“孙老师,这孩子他父母根本不问,就丢给我了。”说孩子情况说了很长时间,什么儿子不孝顺呀,夫妻两个都到外面去了,基本上不回来,孩子就交给他奶奶。
记者:这对孩子的学习是不是也会有很大影响?
孙浩:在课堂上,你再怎么关注他,你喊他回答问题,不买你的账。你特别关注他,想让他回答问题呀,高兴了抬头看看你,不理你。
记者:他跟奶奶一起生活,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去他家里看看?
孙浩:到他家里去看特别可怜,做饭都没地方做饭,自己搭个棚子在外面做饭。到他家里去的时候,早晨做的饭,用南瓜做的南瓜饭,早晨没吃完,中午继续吃。还给我盛一碗,说孙老师您吃饭。
记者:看到这碗饭那是什么滋味?
孙浩:我感觉这孩子很可怜。我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了,后来又去了两趟,他感觉和我有亲戚的关系了。没有什么好方法,你想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就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生活也就是走进他的内心了,我感觉这是最好的方法。
记者:后来这个孩子有什么变化?
孙浩:他和我很亲了,上课的时候,他就注意听你讲什么东西了。下课的时候,我一没事我就不走,坐在他旁边,和他一起玩,其他同学也过来玩。这样慢慢时间长了,一个学期左右,这孩子就好多了。
记者:从哪里可以看到他明显的变化?
孙浩:看一个人看他的眼神,特别是孩子,你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那种很无助,很恐惧的感觉。但是,后来就没有这种感觉。下课他就跑出去玩。有时候没事的时候,就跑到我那个办公室。我说你有什么事情吗?他说没事。我感觉他过来就想看看我,他当时是把我当成他亲戚来看。心里就感觉很甜蜜,很幸福。
记者:听说孩子们都很喜欢跟你在一起。
孙浩:一下课就喜欢跟小孩在一起玩。当时小孩很依赖你的感觉,你只要一下课,他就拉着你。
(图二)孙浩老师
寒冬来临,孩子们的小手常常冻得肿胀,甚至裂出一道道血口子,脸蛋冻得像吹起的红气球。
孙浩老师弄来温水给孩子们泡泡手、焐焐脸,到城里买来冻疮膏给孩子们涂在手上脸上,又弄来煤球炉取暖,暖了孩子的身,更暖了孩子们的心。
孙浩下课很少回办公室,总是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聊天。为了缓解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孙浩在教室的一面墙上设计了一个栏目,张贴孩子们的家人照片。
孙浩有个小本子记着每个家长的联系方式,给他们约定好通话时间,让孩子们可以常常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
孙浩在孩子心中,是一位智慧的老师,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因为他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安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个让留守儿童不再孤独、寒冷的家。
孙浩老师在后屯小学坚守了9年多,直到因学校调整停办,来到汴河镇中心小学。
2012年,他响应号召远赴新疆皮山县支教。
记者:当年去新疆皮山县支教,听说你特别想去。
孙浩:一说援疆支教,我感觉这个事情特别重大,我说我要参加这么重大的事情就很有意义,就想去。听说,已经选定人了,就想,明年一定提前申请。后来,一个老师不知什么原因没去,就跟我联系了。当时就说,给你 10 分钟时间你考虑一下,我说我不考虑,我现在就决定去。
记者:有没有想到跟家里人商量?
孙浩:当时可能特别想参加这个重大而有意义的事。人事科的一个科长说,你跟家里说说。我就给家里打电话,我爱人说孩子这么小,你去了家里怎么办?孩子当时开始上一年级,也是不舍得。
记者:听说您到皮山县支教,很快就和当地的学生混熟了?
孙浩:当时我也喜欢踢足球,你不是喜欢踢足球吗,我和你一块踢足球。尘土特别厉害,前面一排学生跑起来,后面看不见人。我那个数学班长,喜欢打篮球,我就和你一起打篮球。大概有一个多月吧,我天天就在操场上玩,我陪你打篮球,我陪你踢足球。时间长了,这些孩子觉得挺好的,老师能和他们玩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他接受你了,然后慢慢把他引到学习上来。
记者:就是说,先让他们在情感上接受你,才能更好的带领大家学习。后来,孩子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变化?
孙浩:毕竟他们六年级,学习很紧的。以前都是你要找他去,问他有什么不明白的我来给你讲讲。
记者:学生怎么说?
孙浩:学生说我没有没有!我都会,其实什么都不会。后来,他就主动找你,跑到办公室。新疆老师就说,孙浩,你那学生怎么天天都有问题问你,怎么我们班没有问题问。
记者:还记得与孩子们告别时的情景吗?
孙浩:当时跟孩子们说我要回到安徽去了,那些孩子都盯着看着你,就问我老师您下年还来不来?什么时候还过来?你一直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一直都跟着你。很调皮的那孩子就拉着你说:“老师我以后也到安徽去。”
记者:现在还和那些孩子有联系吗?
孙浩:联系联系,微信联系。他们现在都上大学了。虽然只有一年,但是对他们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记者:怎么描述这种感觉?
孙浩:感觉对孩子们的付出很值得,他们对老师的这种情感,我感觉很幸福。
(图三)孙浩老师在皮山县支教,与孩子们在一起
2012年,皮山县举行第一届优质课大奖赛。孙浩手把手教当地老师制作课件,开展师徒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反思一节课活动,在实践对比中让当地老师得到历练。
为了不耽误毕业班,他每天按时上完4节课,晚上一边准备自己的示范课,一边帮助结队子的老师修改教案、课件,连续半个多月,他每天只睡3个多小时。经过不懈努力,他帮扶的一名老师最终荣获一等奖。在孙浩的带动下,该校教师的教学研讨意识整体提高,学校成长起一支“不走”的教研队伍。
孙浩出色地完成了援疆任务,被评为新疆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安徽省“优秀援疆教师”。
记者:孙老师,你一直在农村任教,条件比城里的学校差得多,您有过离开的想法吗?
孙浩: 08 年评为安徽省教坛新星的时候,有一个机会到更好一点的学校去,当时就是想去。农村工作那么长时间,有这个机会也不想放弃。
记者:是去哪里的学校?
孙浩:就是到合肥一个学校,但是没去成。
记者:什么原因?
孙浩:家就在这个地方,又在这个地方工作这么长时间。毕竟后屯小学,我一直在这个地方上学,又回来教书。我也跟校长商量,我想走,我想到合肥这个学校去。
记者:校长怎么说?
孙浩:校长说: “你去我也不阻拦你。”他嘴上是这么说,我也能感觉到,毕竟有感情,那么长时间。
记者:校长内心是不舍。
孙浩:后来,很多种原因吧!自己的家在这个地方,也对这所学校有感情,也很挣扎,很纠结,后来就没去。
记者:后来您也到教育局去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为什么?
孙浩:到教育局去了半年时间。我在教育局干了那么长时间,我感觉我更想站在课堂上教学。后来,我就赶紧回来了。
记者:是舍不得三尺讲台?
孙浩:更喜欢站在课堂上的感觉,更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人家说听从内心的召唤,我就这样回来了。
记者: 2007 年的时候,您还在后屯小学,当时学校的条件很差,可就在那一年,在安徽省 “ 教学大练兵 ” 活动中, 您的 “ 把握学情顺学而教 ” 的 教学方法 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 。因此,在 2008 年您获得安徽省“教坛新星”称号。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来之不易。
孙浩:只能靠自己看书,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任何东西查阅资料。校长有一个亲戚在合肥,他到合肥走亲戚,当时就买了一本《如何教好小学数学》,很厚的一本书,他就送给我。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记者:您就是通过学习书籍资料来提高教学方法的?
孙浩:嗯!
记者:你有没有总结过你的教学方法?
孙浩:我以前更多的是关注数学教学方面,但是,最近两年我就发现,并不是学生学完哪一科,你语文特别好,你数学特别好,你成绩考的特别优秀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这种认识我感觉是不对的。孩子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发展。你在课堂上怎么讲爱国呀!怎么讲爱社会呀!讲再多,都没有他走出去,看到新农村的变化,边看着边讲,他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他们就学会了感恩。
记者:就是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年农村的变化,乡村的振兴,让他们更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祖国。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好。
孙浩:我觉得,我们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通过教育,来改变农村的面貌,改变贫穷的代际传播。当前在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觉得乡村教师的责任重大。
记者:孙老师,您觉得,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孙浩:一定要喜欢孩子。这个老师必须对孩子有爱心有耐心。习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一名老师,我首先要潜心教书育人,带着一颗爱心坚守三尺讲台。要真正的关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0多年来,孙浩最难舍的是乡村三尺讲台,最难舍的是孩子们,最想听的是孩子们喊他“孙老师!”他用爱的雨露滋润着留守儿童的心田,成为农村娃心中最亲的人。
在乡村这片沃土,他辛勤耕耘,桃李满园。有的学生走出乡村,有的学生带着知识又回到家乡,成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坚守三尺讲台,孙浩老师不断探索教学创新,近二十篇论文获省市级奖。他曾荣获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观摩课一等奖,多次应邀参与省教科院组织编写修订《基础训练》《寒暑假作业》,供全省小学生使用。2014年,孙浩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成为宿州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2019年被评为安徽省最美教师。今年,孙浩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孙浩老师的学生王伟同说:“孙老师的课非常有趣。大家都想让孙老师来教。我们大家都喜欢上孙老师的课。”
孙浩同事张娣说:“他很刻苦,私下里我们聊天就说,我羡慕你的成绩,有时候不太羡慕你的生活。太累了,就是把一切交给了学生。”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校长屈成功说:“孙浩老师,他的教育理念非常先进,有爱心、耐心,始终坚守农村教育这个岗位,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记者:孙倩)
[ 编辑:江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