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一教师为捐骨髓救人 戒烟戒酒努力锻炼3个月
葛思祝在省立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宿州市埇桥区时村镇第二初级中学化学老师葛思祝,是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的志愿者,今年2月他接到红十字会通知,说他和山东一位16岁女孩初次配型吻合。但是葛思祝在体检时被告知血压过高,无法正常捐献。“要捐献就得把血压降下来,但是还不能用药物。”葛思祝按照医生建议,每天坚持高强度的锻炼,戒烟戒酒,3个月不吃肉,最终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让这位16岁女孩的生命之花得以继续绽放。
缘起
白血病儿童去世触动了他
葛思祝今年38岁,是宿州市埇桥区时村镇人,1995年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老师,“毕业后一直在时村镇第二中学工作,教的是化学。”葛思祝说,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大学毕业后能当老师,教这些农村孩子,他感觉很幸福。但是就在刚刚工作不久,发生在葛思祝身边的一件事,深深触动了他。
“我们村的一个小孩,刚刚上小学,非常活泼可爱,但是突发白血病,短短几个月就走了。”葛思祝说,他当时知道白血病需要配对成功,移植骨髓来治疗,但是因为在落后的农村,小孩发病又快,没来得及抢救就离开了人世。
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就这样离开了人世,葛思祝内心深处受到了巨大冲击。“生命太脆弱了,怎样才能不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从那时起,葛思祝就特别留意这方面的信息。“我喜欢读书看报,对这一块比较留意,知道救治白血病患者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我就想什么时候要有患者需要骨髓移植,我愿意捐献给他。”
行动
背着家人成为捐髓志愿者
2010年6月14日,是宿州市全市统一中考时间,当天葛思祝作为送考老师,负责带着一队学生到宿州市区科技文化广场旁边的一所学校参加考试。
“路过广场时,我看到有一辆无偿献血车停靠在那里,当时就想等学生考完试,我就来献血。”两天后,中考顺利结束,刚完成送考任务的葛思祝并没有趁机到好不容才来一次的市区逛逛,而是第一时间赶到献血的地方,主动要求献血。
“那时候我身体还算一般话,从来没有献过血,但是感觉是好事,说不定哪天有需要我这种血型的病人就能用得着。”葛思祝说,那是他第一次无偿献血。
采集完血液后,葛思祝看到有工作人员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宣传,“只要采集入库,一旦有患有白血病的病人,是不是就可以配对了?”葛思祝询问工作人员。
“如果你加入了这个库,到时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会和你联系。”当时宣传人员给他介绍了一些情况后,葛思祝没有犹豫就留下了8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
“当时负责采集的工作人员一再问我是不是和家人商量一下,但是我想还是不跟他们说了,相信以后他们知道了也会支持我的。”葛思祝说,他认为一旦有病人配型成功,家人不会反对他捐献骨髓的,毕竟这是可以救人的好事,而且对本人也没有什么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