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流域经营 实现系统营林
22.04.2015 12:24
本文来源: 林业厅
流域经营,规划是基础。木兰林管局以流域为单位对全局森林资源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上根据现有林地、林木资源状况,本着因地制宜、因林施策的宗旨,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封则封、宜林则林、宜苗则苗、宜果则果,以林路为纽带,综合设计、整体规划,在空间上着眼整体,在设计上符合实际,做到资源的全面利用、全面优化、科学配置、不留死角。按照这一思路,木兰林管局把全局资源规划为50个流域,涉及面积50万亩以上。在作业方式上,采取逐沟逐坡、整体推进的方式,集中作业时间,集中人力物力,相比小班经营模式,综合成本大幅降低,经营效率显著提高。
流域经营,科技是支撑。木兰林管局先后开展了近自然经营与传统经营、目标树经营与全林经营、次生林皆伐改造与近自然转化、森林更新方式、幼抚方式对比等20多项科研探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经过多年实践,成功引进德国近自然育林理念,形成了以目标树经营为主的全林经营技术体系,实现了森林经营理念与技术的全面革新;依托国家重点落叶松良种基地,成功建设华北落叶松高世代(三代)种子园,流域经营有了先进科技的支撑与引领。目标树经营技术填补了全局大径级材培育技术空白,优化了林龄结构和产品结构;残次林的近自然转化技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不整地栽植、按需幼抚、折灌、踩灌等新技术的运用,每年节约生产投入500余万元;轻基质网袋容器苗技术,广泛应用于苗木繁育、造林绿化,容器苗培育成本降低30%,造林成活率提高到97%,生长量提高20%;组织开展的20个课题中有6个列入省级林业重点研究项目,争取专项科研资金400万元。这其中,很多前沿理论都转化成了林区现实生产力。
流域经营,营林是关键。2010年以来,木兰林管局全面推开森林流域经营模式,在造林绿化与森林抚育两大工程带动下,累计造林近10万亩、植苗2400万株,其中荒山沙地造林面积达8.5万亩、植苗2000万株。以往被忽视、被闲置的沟塘、坡脚、林间空地、边角地带,也全部纳入造林范围,流域面貌得到整体改观。为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木兰林管局运用近自然育林理念,科学开展森林抚育。通过采取质量调整伐、密度调整伐、树种调整伐、次生林近自然转化等方式,着力改善森林资源质量,仅用4年时间,完成森林抚育46万亩,超过过去十几年任务总和,森林资源整体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增值增效。
流域经营,生态是目标。在森林流域经营实践中,木兰林管局把流域水系绿化摆到重要地位,对滦河上游两岸进行绿化保护,编织生态水系绿网,全力推进小滦河、伊玛图河、伊逊河三河同治,起到了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经专家测算,在森林流域经营中建设的水源涵养区每年为滦河注入38亿吨优质水。由于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观测,野生动物种类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黑鹳、鸳鸯、金雕等多年少见的保护动物频繁出现,在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学实习过程中,10天时间发现新增候鸟9种。在冀北地区消失多年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秃鹫飞临木兰林区,濒危物种麋鹿在木兰林区稳定繁衍,并成功放归野外,种群规模不断壮大。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2.04.2015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