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系统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6月24日讯(记者:雷明剑) 安徽被确定为国家首批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来,聚焦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这一目标,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5月9号,我国首颗高光谱分辨率大气观测卫星——高分五号成功发射。卫星搭载了中科院合肥科学研究院研制的3台载荷,其中“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是世界上首个采用空间外差干涉技术进行温室气体探测的有效载荷,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主任设计师熊伟介绍: “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就是空间外差光谱技术,这所有里面的核心的干涉部件,完全是我们从无到有,我们自己研发,来突破的。”
高分五号成功发射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新成果之一。
2015年5月5号,安徽被国家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当年6月24号,国务院批复《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经过三年紧锣密鼓的筹划,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获批,成为继续上海之后、我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聚焦原始创新,一年多来,世界首台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诞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快速推进。
省发改委副主任胡再生表示: “目前,我们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项目一共有28个,其中建成3个、新建17个、谋划中的8个,重点要争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和能源国家实验室。”
瞄准原始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随着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拉开帷幕,2015年9月起,我省先后分两批确立2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并于2016年底启动以加快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为内容的“三重一创”建设。
今年5月10号,康宁合肥全球首条10.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正式量产,开始为与其一墙之隔的京东方合肥10.5代液晶显示屏项目批量供货。以京东方为龙头,合肥市加快打造新站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一个千亿元产值的显示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合肥新站高新区招商局项目一处处长杨涛介绍: “我们持续地跟踪全球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目前我们已汇聚了78个项目,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产业基地规模、创新能力都位居全国前列。”
在“三重一创”的支撑和带动下,2017年,全省24个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23.1%。
制度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聚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我省逐条梳理细化成76项创新改革任务,截至去年底,已在扩大高校院所创新自主权、创新人才管理、财税政策管理、科技金融创新等领域完成50项改革任务;国家授权的16项改革任务,也已完成10项。
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首批13项试点经验,我省5项试点成果在全国推广,其中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事业单位采用年薪制引进高层次人才2项为我省独创。
省发改委创新处处长朱的娥表示: “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首席科学家制度方面、中央和地方共建创新平台方面、创新网络建设还有科研体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统计数据显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17年,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9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4%,助力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动力实现新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