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巡礼
自2014年获批“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立项建设学校”以来,安徽科技学院在省委教育工委和上级文明委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和管理办法》及《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教育系统文明单位评选工作的通知》(皖教工委函﹝2013﹞111号)和《关于修改报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建设计划和目标任务书(2013—2014年)>的通知》(皖教思政函﹝2014﹞1号)等文件要求,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摆上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围绕省委教育工委开展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目标,把文明单位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健全领导体制。 学校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随着人员变动,学校及时调整充实文明委、文明办成员。2014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后,学校及时调整了以党委书记任主任,校长和党委副书记任副主任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宣传部),委员由各部门和各学院党总支主要负责人组成,有专人负责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工作,切实做到领导常抓,机构常设,工作常议,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明确规定党政主要领导是学校精神文明创建第一责任人,各单位(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精神文明创建第一责任人,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党委宣传部具体抓、党政工学团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创建工作常抓不懈。
健全规章制度。 制定实施了《安徽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2013-2017)》、《创建省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实施方案》、《安徽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年度工作要点》、《推进校园文明创建阶段性工作》等系列文件和相关任务分解表,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文明创建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健全考核机制。 学校将文明单位创建纳入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和行政年度工作要点,并写进党委工作报告,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与学校重点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同奖惩,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有考核。确保了思想到位,形成共识;领导到位,狠抓落实;工作到位,不走过场;措施到位,有章可循。
形成联动机制。 学校首次试行了“文明创建包干责任区授牌”,增强责任区责任人文明意识。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文明行为督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组建安徽科技学院校园文明督导队的通知》,编制了《校园文明督查值班安排表》,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书记及全体辅导员组成的校园文明行为督查队,加强校园文明行为监督检查。定期举行校园文明创建大检查等活动,现场指导学校文明创建工作;定期召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推进会,专门部署文明创建工作检查验收和校园环境整治等工作。同时,学校各单位(部门)每学年向校文明办上报工作计划、总结、支撑材料,由文明办统一建立文明创建档案。各单位(部门)按照教育系统文明单位测评标准以及学校文明创建工作的分工,不畏艰难,从校园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方面对校园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推进,使学校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学校形成了领导带头抓,文明办具体抓的领导机制;校属各单位、工会、团委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联动机制。
二、彰显特色,创新优化文明建设形式和载体
积极发挥思政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专题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为了“讲精”、“讲深”, 学校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强教育实效,近年来继续推进并不断完善“一名教师一个专题”的教改试点。推行了“集体备课制度”,改革课堂授课方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注重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整合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计划、当前形势和学生实际,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创建“移动课堂教学”模式,两年来,先后组织学生到小岗村、淮海战役纪念馆和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新领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头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充分运用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实践。利用学生主题班会推出“一月一专题”、“诚信•文明”、“责任•成才”、“诚信感恩”、“心理健康”、“就业创业”、“廉政入职”、“法制和安全”等一系列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举办了“学雷锋活动月”、“安全教育周”、“5.25心理健康周”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无私奉献、服务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学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传承文化,立德树人,开展以 “清朗安科” 为主题的专题廉政文化晚会,充分发挥廉政文化以文化人,引领清廉风尚的作用,把廉政文化教育常态化,不断深化和拓展廉政文化向纵深发展。2015年5月,我校章浩、李伟、陆文荧等3位同学被团中央授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扎实推进“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延伸到学生宿舍,2013年以来学校在学生宿舍配备了心理健康宣传员,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优势。针对女大学生,举办了以“绚丽女生 多彩青春”为主题的 “三七”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针对全体学生,举办了第八、第九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针对新生,开展了以 “开展心生活,适应新世界”为活动主题的第七、第八届新生适应周系列活动。完成2013、2014级学生UPI测试筛查。做好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转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了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积极推进学生公寓文明创建。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院(部)积极行动,出台《安徽科技学院学生公寓文明创建实施方案》(学工字〔2014〕18号)文件,制定公寓文明创建相关标准,即学生文明行为规范标准,学生宿舍卫生标准,学生宿舍内务标准。围绕公寓文明创建活动,学校分别开展了毕业生文明离校、公寓安全月宣传展、困难学生走访慰问、大学生自律自强辩论赛、宿舍安全检查、文明宿舍自查复查、达标宿舍验收、未达标宿舍的限期整改跟踪、信息反馈、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满意度“万人大调查”,以及公寓维修服务满意度大走访等活动,有效推进了公寓文化建设进程和育人功能。
扎实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活动。 学校积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真正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学校坚持规范程序、统筹兼顾、典型带动,不断深化创建内容,坚持以“五好家庭”、“三育人标兵”、“文明单元”、“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创建评选为切入点,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4年,经个人申报、部门工会推荐、评选工作办公室资格审查、校评选领导组研究,共评选出“三育人”标兵22名,“五好”家庭23名(户),组建了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以身边先进的人和事,感染教育身边的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加大文化领域创新实践。 学校围绕“文化育人”办学特色,按照“体系化、版块化、品牌化”工作思路,明确主题性,准确定位活动性质,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大讨论活动”和文明创建二级网站评比暨文化品牌遴选活动,打造精品文化。着力打造“五四”青年专场、2014版“中都鼓韵”、“廉政文化巡礼”、“大学生廉政文化作品展”,在校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反响和社会影响,我校大学生花鼓传习基地,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学校喜获安徽省第四批“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称号。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食品药品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外语文化艺术节、迎新生文艺晚会、毕业季、艺术团小剧场等文艺活动,努力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把握文艺舞台的文化性和教育性,用内容健康向上、具有艺术魅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感染、激励和教育青年学生,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加快发展富有格调和品位的校园文艺活动,提高广大同学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先后邀请安徽省歌舞剧院民乐队、安徽师范大学民乐团、安徽省话剧团来校演出,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地方曲艺和高雅文化的熏陶。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2015年,学校推行了“安科雷锋”常年化活动,活动涵盖爱心帮扶、社区服务、青春支教、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社会实践、西部计划、环境保护、扶贫捐助等。学校连续开展“爱心捐赠,温暖你我”、“无偿献血,你我共参与”、“废纸换纸杯”、“绿植交换”等活动,坚持把志愿服务与校园实际、科技文化服务相结合,促进学雷锋活动向纵深发展,为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和学生专业上的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地开辟青年志愿者活动阵地,创造多种形式,使青年学生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能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支教队,自2005年以来,该队成员每周三或周五都会到凤阳县周边乡镇的京山小学、官塘小学、李二官小学、城南小学、城西小学等10余所小学开展支教活动,累计向贫困小学捐赠助学金万余元,衣物逾3000件,输送英语教师300余人,授课超过1800学时,已经成为解决农村英语师资不足、服务义务教育的重要补充。《环球慈善》以7个版面专题报道。学校响应国家第一个“扶贫日”活动号召,组织全校团员青年奉献爱心。以特殊团费的形式,共募集捐款44626.8元,并以项目资金的方式助力乡村建设。
积极开展读书计划。 学校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学术文化品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联合启动“书香工程”第八季、第九季项目,以“爱图书 爱学术”为主题,共计开展了三个批次的共14项紧扣工程主题的活动,通过精品书目展、“爱上图书馆”“晨曦计划”“头脑风暴知识大赛“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先后邀请合肥国家科技创业园总经理张大鸣,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房玫,团中央创业导师、山东松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窦大海,蚌埠市政协委员、青年联合会委员、工商联常委、蚌埠市虹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洪彦进校进行讲座,内容涵盖了思想、信仰、创业、理念等方面,累计3000名学生现场听取报告。
充分发挥体育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注重体育道德建设,倡导体育情怀培养,充分发挥体育文化育人功能,感染青年、鼓舞青年、影响青年、激励青年,建设促进青年学生奋发向上、超越自我。切实落实“三走”活动开展,创新本校体育赛事,举办大学生男子篮、排球联赛,“职业化”打造大学生体育联赛。结合我校大学生体育联赛开展实际,联赛在以往的基础上对赛制进行了优化调整,采用常规赛、季后赛和总决赛的“职业”篮球联赛的赛制模式,使得2014年篮球联赛比赛场次更多、参与人员更广、赛事组织更精、精彩程度更强、比赛水平更高。2014年篮、排球两项联赛赛事累计达到192场,既追求赛事的专业性,体现高水平,又兼顾校园体育活动的群众性,扩大参与面。结合篮球联赛五周年活动,首次推出“全明星周末”活动,通过“技巧赛”、“三分赛”、“投篮之星”、“全明星对抗赛”等分项赛事,进一步浓厚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全员参与,文明创建扎实有效
(一)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以文明单位创建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创新载体形式,激发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师德建设有效实施。在教职工中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三育人质量考核、师德评优表彰活动,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充分发挥了广大教师的育人作用,师德建设成绩斐然。
据统计,近两年,我校有2名教师(耿广汉、沈树周)被评为2013、2014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教师(韦乃学)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 2名教师(刘德义、王广良)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3名教师(朱礼龙、王玉莲、韦乃学)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 1名教师(郑亚辉)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教师(姚智华)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1名教师(胡岚)荣获安徽省首届“优秀心理学工作者”称号。1名教师(沈树周)入围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个团队(主持人杨仕勇)成功获批为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辅导名师工作室。
(二)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学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制定《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意见》,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积极开展新专业建设,申报并获批3个本科专业,专业总数达65个。加强教学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修订《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教学差错与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等,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规范化水平。精心组织省振兴计划项目申报,获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专业建设项目及4个重大教学研究项目。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取得新突破,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改革试点高校,动物科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3个专业获批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支撑专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2个专业获批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支撑专业。获批省级质量工程13大类42个项目,立项建设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64项。
学校强化学术生态建设,积极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申报,重点加强对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指导。全年获批科研项目19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1项,并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科研经费资助总额达1875万元,创历史新高。全年获市(厅)级以上奖励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加速推进,获批草学省级重点学科、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和“115”产业创新团队各1个,目前我校省级重点学科已达6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达13个,“115”产业创新团队达2个。坚持高标准办刊,我校学报荣获2014年全国高校农业期刊“编辑创新奖”。
(三)产学研对接活动开展深入。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对接活动,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以安徽省农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先后与皖北多县市20余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130多次。18名科技人员入选国家“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特派员。大力推进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先后组织40余人(次)赴涡阳开展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帮扶工作。扎实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和安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各项工作。积极承担省委组织部“村党组织书记学历教育”培训任务,多渠道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与培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2014年,学校以“价值观 践行路”主题,精心策划,精细管理,组织全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会、走进农村,体察民意、了解国情,开展了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组建国家队一支,省级团队11支,校级团队10支。共有1500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与实践,占在校生总数的99.5%,参加各级各类实践(体验)服务团队的学生数为4332人,人数也创新高。由校社联副主席任占福牵头的“推进农业现代化”之安徽省现代生物农药调查及推广团获评安徽省级优秀团队,并报送参选团中央优秀团队。
(五)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 2014年5月,学校将原校医院旧址改造扩建为新的大学生创业园,园区经营面积达570平方米,可同时供近20个创业团队、100余名在校学生自主创业。据统计,大学生创业园自2011年建园以来,成功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近30个,并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任务。通过大学生创业园的实践锻炼,多人在“挑战杯”等全国创业大赛上获奖。2014年,学校在安徽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共提交13个创业项目,其中8个入围终审决赛,分别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移动互联网创业专项赛四个大类的角逐。获得1个金奖、7个银奖、5个铜奖的骄人成绩,同时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在马鞍山举行的安徽省商道大赛中,学校荣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华东区商道大赛学校丁飞牵头团队成功晋级全国决赛并获得二等奖。校KAB创业俱乐部荣获“全国十佳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称号。
园区内学生大都主动选择自主创业,并涌现出了一批创业典型。“印象安科”的团队负责人章壮伟,2014年 4月公司创立,6月就成功接下20万元的订单。在别人因毕业找不到工作而苦恼时,章壮伟敏锐、快速地抓住毕业季的尾巴,给毕业生做印象纪念册,这一想法的实现,不仅让他赚足了资本,还让他载誉而归,滁州电视台、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安徽青年报、安徽日报、安徽省第七届系列先锋专题节目对“华凤凤画”的周健进行了专题报道。2015年,我校2012届校友,广德县大学生村官卢志龙,获评第十八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并受到原省委书记张宝顺亲切会见……目前,大学生创业园正逐步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欢迎,是安徽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六)招生就业工作形式良好。 积极应对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顺利完成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和专升本招生的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制作招生宣传专题视频,多渠道开展招生宣传。合理编制招生计划,不断改善生源结构,新生录取分数线和报到率与2013年相比稳中有升。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拓建就业市场,先后举办各类洽谈会、招聘会120余场。建立困难毕业生数据库,累计为151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11.4万元。编制发布《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5%,继续位居省属本科院校前列。在教育部“2014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活动中,我校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高校荣获“优秀组织高校奖”。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受到省政府表彰。积极开展校友信息采集工作,校友基本信息数据库已初步建立。
(七)“牛皮癣”重灾区得到根治。 2014年以前,每学期开始、学期结束,或适逢考研租房、商家促销等活动热潮,横跨东西校区“彩虹桥”成了是校内外“商家”必争之地,小广告(俗称“牛皮癣”)在“彩虹桥”两端铺天盖地,层层累积,紧紧的扒在桥柱上,十分“耀眼”。为了根治“牛皮癣”, 学校修订了《关于加强校园张贴物、悬置物管理规定》,组织专人针对小广告中留下的联系电话,逐个约谈,对拒不来校参与约谈的商家,直接派人深入店铺进行沟通,宣传学校相关政策,并明确告知校园内可以张贴位置,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堵疏结合的方式,同时组织校园环境清理的勤工助学学生及时清理非张贴区域内的“牛皮癣”,经过一段时间持续治理,昔日“牛皮癣”的重灾区——“彩虹桥”、ATM机、开水房、学生公寓楼大门两侧等,已不见“牛皮癣”踪影。
(八)文明创建意识逐步增强。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各单位、各部门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秉承“人人代表安科形象,个个贡献文明力量”理念,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文明创建过程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从我做起,革除陋习、倡导文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自觉做文明、守序、尚礼的“主心骨”,时刻想着自己是先进力量的代表,积极投身创建活动。争当营造城市优美环境的先锋,争做文明行为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实践者、美丽校园环境的建设者。净化生活、工作、学习环境,提升学校整体形象,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主动配合学校管理,劝阻不文明行为,主动监督创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工作,争做创建工作的“主力军”。 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了领导带头,人人参与,变“要我文明”为“我要文明”的创建局面。
(九)环境建设育人氛围浓厚。 学校始终重视环境育人功能,近年来,学校启动“生态校园”建设,认真开展校园环境整治活动,通过师生和一线环卫工人的共同努力,教学、办公场所窗明几净,主干道路清洁卫生,绿化区无杂草纸屑,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怡人。制定校园绿化分年实施计划,抓住春季绿化黄金季节,按照树木花草植被生长规律,做到适地适树适草科学绿化,分区分批栽植各类树木花草,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提高成活率。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多措并举,通过建章立制、加强节能宣传、加大经费投入,在节能设备技术更新改造、节能新产品推广使用、新能源利用、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实现了“十二五”期间年生均能耗下降2%和年度能耗逐年下降的目标要求,荣获“安徽省厅属高校2014年度节能工作考核评比优秀等次”。
(责编:汤帅 图片:李金成 学生编辑: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