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有望扩围
“保成本”向“保收入”升级
《意见》明确,利用3-5年时间实现农业保险覆盖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基本满足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保险需求。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提高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大口粮作物保险的保障程度,亩均保险金额提高至600-800元,高出直接物化成本标准63%-113%。国元保险农险部负责人沈光斌认为,以水稻作物为例,2015年之前,全省水稻保险亩均保额为330元,2015年第一次提标将保额提高至每亩406元;2016年的第二次提标将保额每亩再次提高至最高806元。
安徽保监局产险处农业科科长史柱介绍,两次提标的范围和重点有所不同,第一次属于普惠制提标,所有种植户均可受益,重点在于覆盖种子、化肥、农药、灌溉、地膜等直接物化成本;第二次属于针对性提标,所有单季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可受益,重点在于补偿其他物化成本以及部分人工和流转费用等其他成本。
2015年,安徽保监局引导行业开展风险测算,争取财政支持,实现农作物保险的跨越式提标扩面,6大主要农作物保险全部覆盖直接物化成本,今年农作物提标实现再跨越。史柱说:“经过两次提标,提标率最高近15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粮食作物种植的风险抵御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安徽保监局将引导相关保险公司选择部分粮食主产县区探索开展收入保险试点,目前,相关保险产品正在积极办理备案程序。 ”
“保大宗”向“保特色”升级
目前,我省大宗农作物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全覆盖,基本做到应保尽保。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以“中央专项+地方配套”以及“特色农险地方以奖代补”的专项资金为主。 《意见》明确要积极优化支农支出结构,以农业补贴“三合一”改革为契机,加大对商业性农业保险的支出力度,其中,省财政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省级切块下达绿色增效示范行动、主体培育示范行动、畜牧产业发展资金等农业转移支付资金,加大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
近年来,作为有地方政策支持的我省特色农业保险发展提速,2013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5年突破2亿元,迈上发展的新台阶。但是,一直以来,部分亟待保障的领域特别是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色农业产业的保障政策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
史柱认为,此次《意见》明确了特色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例如在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提出要积极开展制种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专用品牌粮食保险等;在协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方面,提出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探索开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建立农业保险与银行信贷对接融资渠道,构建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担保的紧密合作机制,实现业务和产品的有机组合,有效分摊风险、降低成本、提高农业企业的担保额度和融资水平;在拓展特色农业保险保障覆盖面上,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产业联合体综合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家禽保险、肉牛羊保险、农机具保险以及大棚蔬菜、茶叶、中药材、经济果林等特色农业保险,逐渐实现农业产业链风险保障的全覆盖。
“保灾害”向“保价格”升级
此次《意见》除了保障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成本和收入损失外,还明确了要大力发展指数类保险。比如,大力发展天气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以降水量、气温、土地墒情等气象指数作为触发赔付的条件,具有高效、透明、操作性强等特点。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发了种植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在2013年的大旱中,南陵县、无为县超级杂交水稻投保12万亩,当年共计赔款477万元,赔付率超过300%。
我省将在价格保险的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重点发展生猪等养殖业价格指数保险。继金寨县率先启动黑毛猪价格指数保险后,太湖县和合肥市相继开展养鸡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参保129万羽、6万头,体现出新业务强大的生命力。金寨县宏祥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首个“吃螃蟹”的买家,去年该合作社在国元农业保险公司购买了17300元左右的生猪价格保险。 “合作社特意给1000头仔猪购买了价格保险,就是为防范价格波动,能有效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宏祥合作社负责人张继红说。
“我省将以生猪为重点扩大养殖业价格指数保险试点范围,并完善相关保险产品的条款费率的设计,力争稳定广大养殖户的收入预期,为破除‘猪周期’价格困局做出贡献。”史柱介绍,还将探索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目标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针对目前国家改革玉米临储制度,建立新的收购和补贴机制的现实情况,安徽保险业将探索开展玉米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同时利用期货市场的相关衍生工具,通过“保险+期货”的模式,实现风险对冲,积极服务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