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乡村力革陋习涵养新风

14.06.2017  13:03

  “女方不要彩礼,男方不设账桌,婚礼摆了10桌酒席,每桌都是‘四菜一汤’,这场‘简约而不简单’的婚礼,不仅得到父母和亲戚的支持,还被不少网友热情点赞。”家住涡阳县公吉寺镇的新郎张士权说。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敦风化俗,引导乡村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等陋习,倡导树立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新风尚,真正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

  “以前,每年平均要参加100次左右的酒宴,送出四五万元份子钱,人情成了还不起的债,负担实在太重了!”临泉县庞营乡辛小庄村民李大爷说。在皖北一些农村,流行着彩礼“红三斤”“绿三斤”,“天价彩礼”加重了农民负担,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导致一些家庭因婚返贫,不少农民家庭深受其害。

  如何遏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各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成立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倡导科学文明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优良传统。

  立足村民自治,党员干部带头,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将文明新风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池州市共建立村民议事会464个、道德评议会158个、禁赌禁毒会174个、红白理事会46个,推行婚丧嫁娶申报备案制度,组织干部群众签订承诺书、倡议书,推动群众在革除陋习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各地农村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红白事等执行报备制度,违犯相关规定,将受到问责惩罚。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张王村村委会主任朱某日前违规为其子操办婚宴,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被责令退还违规收受的礼金。

  丰富文化生活,涵养文明乡风。各地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勤俭节约、诚信互助等宣传教育,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用榜样的力量教育人、感召人。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将一段段经典戏曲,一个个精彩节目送到村民家门口,用文艺演出、民俗表演等形式,弘扬勤俭节约、节俭惜福的优良传统,努力营造重德崇文的社会环境。

  建立常态机制,推动移风易俗。我省印制具体实施意见和方案,绘制流程图,挂图作战落实责任。启动移风易俗示范工程,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省财政在文化专项资金中安排650万元,对移风易俗工作先进村镇予以奖补,同时,市县财政安排相应配套经费。天长市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联合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组,建立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涡阳县文明委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