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改革发源地 再立改革新潮头

30.10.2014  11:56

  探索晒出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破题国企混合制改革、在20个县区全面试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革科技体制激发创新活力……安徽,这个昔日农村改革发源地正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不畏难、不观望、不等待,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再次书写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安徽答卷。

      首创权力“责任清单”,给权力套上“紧箍咒

      国庆节前夕,安徽省发改委等多个省直单位门户网站对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进行公示,这是安徽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公开的亮相之举。

      用药安全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然而药品质量出了问题,药品生产审批部门有无责任,是哪个环节的责任,往往说不清楚。刚刚公布实施的安徽省政府部门权力责任清单有望改变这一局面。记者在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行政权力责任清单上看到,位列1号的权力是“药品生产行政许可权”,清单上不仅详细列举了这项权力的法定实施依据,还详细列出该权力在行使中的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一旦出现“对不符合条件给予审批或越权审批的”、“审批后不履行监督职责”等问题,就有对应的问责。

      从今年4月份开始,安徽省在包括省食药监局在内的全省75家省直单位探索实施省级政府行政权力清理公开工作,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直接领导,安徽省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任组长,成立省行政权力清理规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负责具体清单编制工作的安徽省编办副主任郭本纯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但具体怎么做各地思路做法不一。安徽省的特色在于,在制定公开权力清单的同时,列出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事项,公布追责情形,这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

      权力责任清单把权力“”到阳光下,把监督“利剑”交给公众。据了解,目前安徽省纳入权力清理范围的省级75家单位权力事项基数5416项,经初审后,有望精简65%。通过改革,安徽省非行政许可审批不复存在。权力执法重心进一步下移,凡是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拥有且都能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一律交给市县实行属地管理,发挥市县政府就近管理的优势,破解“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确保“看得见的管得着”。

      在制定权力责任清单的过程中,涉及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设置更加科学。如安徽省级专项资金的分配权,不再直接面对企业;涉及市县的,一律面对市县政府,而不直接面对市县的具体项目单位,减少省级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据悉,按照安徽省部署,今年在省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依法公开同时,部分有条件的市、县年底前也有望公布。到2015年,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

   新一轮农村改革率先发力,瞄准难点“涉险破障

      安徽小岗村,这个曾以分田到户的“大包干”创举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的改革村,如今正在进行新的改革探索。全村八百余户村民在全省率先完成土地确权登记,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共同成立的小岗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已完成近60%的土地流转,打造高标准农田。当年摁下“红手印”的18个带头人之一严金昌对记者说:“土地金贵不能浪费,搁自己手里一亩地只能产六七百斤,流转到一起规模种植能产1000多斤,不仅粮食增产,人还能解放出来创造更多财富。

      小岗村第一书记张行宇介绍,得益于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去年小岗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高于安徽和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小岗创新公司,收入突破500万元,村民的新农合、养老保险等,村集体全包了。

      正如小岗村这样,从“大包干”到率先破题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如今新一轮农村改革,安徽一次又一次走在了农村改革的潮头。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落幕,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发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改革内容触及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土地市场建设、集体“三资”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管、信息和金融服务等6个方面,瞄准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等热点难点先行先试,力图为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路。

      早在2011年就被列为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试点县(区)的六安市金安区马头镇,8100多户农民的3.4万个地块全部完成“确权发证”。马头镇镇长杨政远说,“土地确权后,流转土地纠纷少了,效率高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也省事多了。”据介绍,马头镇确权前没流转一亩地,现已流转6000多亩。“土地确权让农民手中的资产变资本。”杨致远高兴地说,上个月邮储银行已和我们签了合同,同意确权土地可作抵押了。”

      借鉴安徽等地先行先试的经验,目前土地确权在全国大范围展开。安徽省财政厅厅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罗建国说:“土地确权,加上林权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将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资源,全面激发农村创新活力。

      洞穿城乡二元壁垒,除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还需要降低进城门槛。安徽早在今年初就明确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率先试点户籍制度改革的安徽铜陵,全市74万户籍人口全部登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受益于这一政策,在铜陵市一家纺织企业打工7年的徐阳琳得以住上过去只面向城市人口的廉租房,而他老家的村民们也都抹去了农村户口的印记,可以享受到包括市属中学定向招生等在内的一系列均等公共服务。

   国企“混合”大胆探路,改出国企发展“新气象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然而,与上轮脱困式改革不同,这轮改革国有企业普遍日子过得不错,国资管理也形成一定的模式,要打破现有格局推进改革,不少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国资大省”安徽省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不观望不等待,积极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安徽省国资委主任许崇信说:“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不同所有制的深度融合、平等发展,坚持一企一策推进,确保程序公开透明合法。

      据悉,按照“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整体上市发展一批、资本运作深化一批、员工持股转换一批、开放项目引进一批、参股民企投入一批”等六种方式,安徽省大胆探路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江汽集团便是安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早在去年9月,江汽集团就借助上市公司平台,首次向外界公布,将引进外部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随后于12月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实施管理层持股并推进股权多元化,江汽集团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率先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启动整体上市程序,是安徽省首家国企改革试点企业,在国企改革中走在了全省、全行业乃至全国的前列。

      江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安进说,国企改革最终的目标是资本证券化,实现整体上市。因此,江淮汽车在引入战略投资人实现混合制后并未止步,而是瞄准上市成为国有控股的公众公司,打开融资空间,不再依赖国家投入。

      根据安徽省国资委批复同意的江汽整体上市方案,江淮汽车将通过整体上市,形成一个包括轿车、SUV、MPV、客车、卡车等乘用商用整车产品及零部件、专用车等系列产品的产业链最长的汽车类上市公司。

      除了进一步推进江淮汽车集团整体上市,按照安徽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相关会议精神,今年内安徽还将对四家省属企业进行重组。

   科技体制改革再破,激发“创新经济”新活力

      政产学研“各拉各车”,原始创新转化遭遇“死亡之谷”,科研创新平台支撑不足……面对当前科技创新中的突出难题,安徽省联合中科院在合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新平台——中科大先进研究院。这个在体制上全面创新的“无编制、无预算、无级别”的“三无单位”却在建成后短短一年多时间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丛林”。

      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中兴等知名企业都在此抢建研发中心;量子通信京沪干线研发、未来网运营管理、芯片研发公共平台等都在此设立。在攸关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大业的科研领域和产业发展上抢占制高点,这是先研院设立之初的重要使命。

      按照“顶天、立地、聚焦”的原则,中科大先研院自建立以来,顺应未来科技革命的大趋势,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优势,将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医疗健康和量子信息等五个领域确定为重点发展方向,并在这些领域里“种大树”,以抢占下一代先进技术的制高点,从而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了集聚科研力量,中科大先研院提出“四个对接”,即对接中科院各研究院所、对接中国科大海内外校友、对接国际优质科教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让国内外优质科教资源在先研院这个平台实现互动与合作。在各方资源整合之下,目前,中科大先研院创新单元总数已经达到近百家,通过校企、校所和校友的“三校”合作,培育、遴选先进技术项目一百多个,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科技创新企业,引进注册资金2亿余元。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安徽近年来创新经济活力迸发。仅今年上半年,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就达39.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首次跻身十大工业行业,并成为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最高的行业。在这个“”产业带动下,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和13.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创新经济推动全省经济主要指标增幅保持全国靠前、中部领先态势,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正忠 王圣志 杨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