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落地生根
28.11.2016 14:35
本文来源: 公安厅
身着警服,背着公文包,怀抱宣传材料,手拎一些新办的身份证,有时还要给困难群众或留守儿童带上礼物,这基本上是安徽省庐江县公安局包村民警何友谊每月到石头镇三拐村走访时的“标配”。作为包村民警,何友谊每月风雨无阻,至少要用两天时间到村里走一走,田间地头、村头屋后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村里治安等情况,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服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村的“村警”。
像何友谊这样的“村警”在安徽有1.5万余名。2014年,安徽省公安厅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两年来,全省14948个行政村(社区),共配备驻村民警5919人、选派包村民警9447人,实现了“一村一警、村村有警”的要求。包村民警定时走村串户,真情服务群众,有效挤压农村地区违法犯罪空间,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切实提升了农村地区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安徽农村地区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5.13%,八类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0.3%,三类可防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5.75%。
身兼“六大员” 服务全方位
“我们自发组织修建一条水泥路,却因朱某不同意占他家一段院子而使工程修建受阻,请求沈警官出面帮助解决……”今年年初,收到按有30多个红手印的求助信,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高源村包村女民警沈阳感到了村民沉甸甸的信任。她立即联系朱某商量,并多次登门做工作,协调镇里给予支持,最终做通了朱某工作。目前,这条连接高源村两个村民组的道路已经修通,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沈阳说,这份信任是她用真心、真情换来的,是她一点一滴为群众办实事赢得的。两年来,她几乎走进了所有群众的家,坐在一条板凳上和他们拉家常,惦记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警民关系就是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可谓是“走进千家万户门,早晚变成自己人”。
“谁为群众掏心窝,群众就会为谁点赞;谁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就打心眼里拥戴谁。”安徽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说,实施“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就是要解决农村警力不足、治安防控薄弱问题,是强化基层、夯实基础、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拉近基层公安机关与农民群众距离、推进全方位服务的桥梁和纽带。
安徽省公安厅实施“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注重顶层设计,起点高、制度全,出台了实施意见、细则方案、工作指南,建立完善了多项制度措施,建立健全了包村民警的选派、管理、培训、进村工作、绩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从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各个方面对“一村一警”工作进行规范。
安徽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负责人说,“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即农村地区每一个行政村(社区)都有一名民警驻村或包村联系。为了解决包村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的问题,省公安厅对“村警”的主要职责明确为当好“六大员”、做好“八项任务”。
这“六大员”身份是:治安防范的组织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情报信息的采集员、法律政策的宣传员、警务下沉的联络员、便民利民的服务员。重点开展治安防范、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安全宣传等工作,积极协助驻村民警开展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基础信息采集、案件办理工作。而且,每位包村民警每月进村时间累计不低于两天,确保做到“村村有警、定期进村”。
两年来,安徽“一村一警”工作推进迅速并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区)将此项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予以整体谋划、强力保障、协力推进。
平安压舱石 群众满意升
“不好!这位村民可能要上当受骗!”今年8月的一天,身为安徽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联盟濉溪刑警大队联络员,又是濉溪县临南村包村民警的史云锋,在关注反电诈联盟平台推送消息时,发现临南村50多岁的村民胡某正在用手机号与一外地号码进行长时间通话:胡某接到的是诈骗电话。
随后,史云锋一边不断拨打胡某的电话,一边驱车奔赴临南村,在胡某汇款前阻止了她。原来,胡某接到自称是东莞市公安局的电话,说其涉嫌诈骗,为证明她没有诈骗,须尽快将银行卡上的钱汇至指定账户核实,不然将以诈骗罪对其上网追逃。好在既是刑警又是村警的史云锋对所包的村多了一重关注和警觉,才使这起电信诈骗没能得逞。
实施“一村一警”,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织密了打击防范网络,有效挤压了农村地区违法犯罪空间。两年来,安徽包村民警走访农村地区群众732万余人次,举办警民互动活动6.3万余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7万起,化解4.3万起;收集各类违法犯罪线索3.2万余条,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3万余起;解决农村群众各类实际困难15561件,有力地服务了农村地区民生。此外,村警们还推动建立警务联系点11481个,物建治安信息员46573人,组建群众巡逻队伍13587支。
调查结果显示,在安徽省公安机关开展“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以来,全省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持续上升。2015年度较2014年同比分别提升0.75、0.73个百分点;2016年上半年较2015年上半年分别提升了1.05、1.59个百分点。
“要知道民警在群众心中的印象就有多深,就要看你的脚步走了多远。群众认可是‘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生根发芽的土壤,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一村一警’工作的唯一标准。”李建中说,很多群众从最初的怀疑,到主动求助民警,再到全力配合民警工作,是包村民警以热忱付出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真情回报。“一村一警”工作要把“群众所想”当做开展工作的一面镜子,把“群众意愿”当成公安工作的“风向标”,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用严打整治净化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实际成效,换得无穷民力,打牢农村平安之基。
创新促提升 引领新常态
“祝您生日快乐!祝您健康长寿!”这是宣城市绩溪县公安局政委汪秋华面对50多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动情演唱的“祝寿歌”。
为了带动民警热爱“一村一警”工作,汪秋华主动担任了全县社情最复杂的长安镇马道村包村民警,为该村50多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举办“祝寿会”,是汪秋华到马道村的“见面礼”,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包村以来,汪秋华真心诚意为辖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村民们的结解了、心齐了、劲足了,远近有名的治安较差村已变成了平安村。
汪秋华是380名担任包村民警的市、县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之一,他们的带头作用对强化“一村一警”工作增添了新动力。目前,安徽省公安厅已要求,全面落实各级领导带头包村工作机制,并全面推动民警兼挂任村(居)委副职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视察安徽时强调‘要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这为‘一村一警’工作赋予了新使命,需要公安机关从更宽的空间、更广的角度审视基层基础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李建中说,“一村一警”在维护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的同时,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作用突出,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徽公安工作的新常态,需要创新引领,不断赋予“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新内涵。
面对这样的新常态,安徽省公安厅要求,要在固化现有“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机制基础上,立足于安全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夯实公安基层基础三项重点工作,不断进行制度、机制创新,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包村联系工作不断深化。
“省综治办已将‘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治部门年度考核,放在了全面推进平安安徽建设的大局中进行谋划,对在编制零增长情况下提升农村地区警力的安徽实践,是有力助推,必将推动这项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安徽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许刚说,公安机关将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真正把“一村一警”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上升为巩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稳定的政府工程、上升为服务农村地区群众排忧解难的民生工程,走出一条符合安徽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本文来源: 公安厅
28.11.2016 14:35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