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在把握"三大关系"中落实"三大责任"

16.06.2014  12:40
 

 

安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范先汉

 

安庆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国土工作,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五个有”上 。国土工作“有请必到”、“有文必批”、“有求必应”、“有钱必给”、“有策必商”。 二是体现在“四个上升”上 。将国土工作上升到党委、政府层面,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书记任主任、市(县)长任第一副主任的高规格土地管理委员会,以此统筹国土各个方面的工作。将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纳入县(市、区)的年度目标考核,分值上升为6分,以考核促各级党委、政府合法合规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提升。将土地“三项清理”等国土日常工作上升到市级层面推进,做国土部门坚强后盾。将国土政策法规学习实践上升为制度导向,研究部省政策,结合自身实践,构建安庆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三是体现在“三个统筹”上 。赋予国土部门统筹非工项目招商、山洪地灾防治、征地拆迁安置三项新的职能,实现经营性用地上市“统一规划、统一征迁、统一储备、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由单纯地灾防治走向山洪地灾防治并轨,彻底解决了国土部门维护被征迁群众合法权益的责权脱节问题。 四是 体现在“三个转变”上。 安庆的国土工作已经实现由管土地向管项目转变、由卖土地向卖规划转变、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

一、把握建与管的关系,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坚持建设和监察力度统一,做到建设的力度有多大,监察的力度就有多大。

(一)着力建设性保护 。坚持“两动”。 一是坚持行政推动 。2013年,该市将推进不力的涉土项目纳入市土委会调度范畴,下“任务书”、定“路线图”、排“时间表”、明“责任人”,重点解决“批而不建、建而不成、成而不验、验而不过”问题,全面完成6个部级示范建设项目、50个国家和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与验收,彻底还清耕地保护历史欠账;将涉土项目完成情况纳入耕地保有量考核的主要内容,对不能完成的,耕地保有量考核一律零分处理,有力促进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和新增耕地任务的超计划完成,分别超年度目标15.34万亩和1.38万亩。今年,该市还将耕地保护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及离任审计,纳入市委、市政府月度经济运行点评重要内容,与用地指标挂起钩来,让耕地保护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担当的硬任务。 二是坚持政策牵动 。提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新增耕地补助标准,激励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市城区和县域分别达到7万元、5万元/亩;提高补充耕地指标市级调剂价格和市级平台转让底价,调动县域补充耕地项目实施的积极性;正在统筹安排新增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其他涉农资金,梯次推进194个、195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打造“万顷良田·幸福工程”;正在研究补充水田激励机制,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新的要求。

(二)着力监察性保护 。实行“531”监察法。 一是推行五大机制 。议事审定机制,该市土委会每月听取违法用地查处情况汇报,集体研究重大案件立案查处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国土与监察、司法、城管联动配合,形成查处合力,使之不想违、不能违、不敢违;“四个引导”机制,借鉴合肥做法,帮助企业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快建快产;提醒约谈机制,对违法用地比例较高、问题较为突出的两个县进行了警示约谈;挂牌督办机制,对典型案件及时进行公开查处曝光、跟踪督办到底,去年以来挂牌督办4起,让违法者付出了法律的、经济的、舆论的代价。 二是建立三项制度 。建立了“六个一”巡查制度,让责不落空、查有规范、控在萌芽,巡查发现率由过去的不到50%提升至目前的80%以上;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制度,落实1658名网格信息员,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管控体系;建立了问责追究制度,市政府出台责任追究细则,国土部门制定严厉问责措施,凡问责比例超过5%的,一律给予县(市)区国土部门主要负责人行政警告、分管负责人转非、大队长就地免职处分,去年全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6人。 三是打造一个平台 。市财政投入1953万元,打造“一全三大 6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推进违法用地网上管,初步实现执法监察信息与“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全程监管,违法用地比例大幅下降(比例从2011年度的9.49%下降到2012年度的1.59%)。

二、把握前与后的关系,落实节约用地责任

地诚任,不患无财”。供前把好关,供后监好管,清理常态化,是节地的关键,也是该市的写照。

(一)注重供前把控 。实行“六制”: 阳光地产制 。实行经营性用地上市先推后让、出让方式条件集体决策、保留底价始终保密,综合运用市场和政府之手,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地交给实力企业来干。 指标预算制 。预算方式管理指标,指标跟着项目走,根据项目情况、规模预核、建设时序进行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指标调(结构)、控(过剩)、促(发展)作用。 规模预核制 。坚持用地标准下限控制、六个要素核定、“1+9”并联审批,用地规模不核不安排指标、不上会研究、不进行供地,今年以来仅在市城区17个项目上就核减规模282亩,核减率21.7%。 方案优化制 。要求国土部门全程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帮助政府把住规划、设计、选址关口,杜绝大广场、大马路、大绿地,去年以来全市“优化”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面积1218亩。 最低价款制 。两度调高市城区划拨用地最低价款标准,目前三类地区最低价款分别达到了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亩,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划拨用地量大、集约程度低、使用成本小等问题。 厂房多层制 。实行单层厂房原则不批(8米以下),新增工业项目建筑容积率达到1.31。出台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激励政策,今年该市开工建设面积达到630万平方米,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扎堆落户、集约发展。

(二)注重供后约束 。也是“六制”: 履约保证制 。按照土地出让金或划拨价款总额的5%收缴开竣工保证金,约束用地单位开竣工行为。 双向约束制 。建立企业和政府平等的土地利用“双向约束”制度。用工业项目、房地产项目建设审批“两个流程”约束政府效能,确保工业项目在取得用地许可后三个月内开工,房地产项目在竞得土地后四个月内开工;用亩均税收和开竣工“两个承诺”约束企业开工竣工、税收缴纳,税收不足部分由企业以违约金形式补齐。 税收倒逼制 。调整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出台配套奖励政策,倒逼企业节地,该市城区标准达到了10-20元/平方米。 供后监管制 。该市市委常委扩大会、市政府经济运行分析会每月听取土地供后开发情况汇报,重点调度逾期未开工房地产项目。国土部门也成立了开竣工督查办公室,定期开展供后监管督查。 联动督促制 。该市市直相关部门联动督促企业按合同约定开竣工、缴纳出让金、缴纳税收,去年全市追缴土地出让金9.7亿元。 清理长效制 。全市开展土地“三项清理”,处置到位批而未供土地1.47万亩、闲置土地0.27万亩、低效利用土地1.02万亩;解除项目捆绑商住用地协议3宗、1450亩;政策激励闲置和低效土地企业自建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达到137.3万平方米,盘活土地1129亩。目前,该市的“三项清理”全面进入攻坚阶段,正向“新三清”延伸,并成为持久战略。 

三、把握鱼与水的关系,落实维护权益责任

将维护群众权益具体落实到国土工作各个方面,体现在国土资源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

(一)深化征迁改革 。重点抓了两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 。将副县级的市政府征收办成建制划归市国土局管理,由国土部门统筹管理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有力解决了国土部门维护被征迁农民合法权益责权脱节问题,彻底走出“大家都在管、大家都不管”的境地。出台了“1+5”征迁安置政策体系,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征迁安置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二是专项清理 。市政府主导开展征地补偿金清理专项行动,重点清理征地补偿资金分配、支付、使用情况,实行“追补一批”、“分红一批”、“发放一批”、“查处一批”,全力维护被征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深化信访工作 。针对涉土信访“存量难减、增量难控、媒体起哄”等问题,2014年,该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国土系统对涉土信访问题必须坚持“三家”: 把涉土上访人当作自己的“家人”、把涉土群众来信当作“家书”、把涉土上访群众反映的事当作“家事”。做到“三解”: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解释、不能解决又解释不通的让群众解气,对落实不力的,由督查部门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效能办进行效能督查、问责问效。实现“三变”: 一是 变“灯下黑”为“心里明 。严格涉土网络问政考核,将网络信访事项纳入交办范围,推动信访工作进入虚拟世界,打造永不下班的“接待室”,今年以来累计办理涉土网络问政78件,网民满意率100%。 二是变“找上门”为“主动查 。开展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排查,7个小区1816户居民不能办证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三是 变“归口办”为“包着办 。实行重大涉土信访案件市级领导包案制度,市领导的定期接访、专题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和领导包案国土局长常态列席参加。国土部门也对重大信访问题定期进行筛选,只准搞领导包办,不准搞层层交办,安庆水产大市场购房户办证等6个重大信访事项正由市国土局的县干包案解决,有力防止了“初转重”、“信转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问题的积累、矛盾的上行,已经成为安徽涉土信访最稳定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