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经济管理学院——一个蓬勃兴起的“大”院

16.05.2014  17:32
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学生3426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14.7%。2010年3月,管理科学学院和经济与贸易学院重新合并为经济管理学院,成为在校学生数最多的一个学院。面对分分合合后的各种困难,该院师生始终以学校大局为重,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谱写出了一曲凝聚人心、和谐发展的动人之歌。

 

抓管理、建机制、聚人心

“学院合并第一年,在运动会赛场上,有的学生喊‘经贸加油’,有的学生喊‘管理加油’,场面真是有点尴尬”,经济管理学院吕剑秋老师回忆起学院合并之初的情形,仍然很难忘记当初两院学生虽然“人”在一起,但“心”不在一处的窘境。

学院合并之初,面对全校最多的师生人数,面对师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学院领导反复沟通,明确把“保稳定、聚人心、促发展”作为学院当前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以“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抓管理、建机制”这两项工作为抓手,通过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和营造“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学院坚持把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作为集思广益、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过程。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个别交谈,到师生中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积极把师生的关注点引导到推动学院事业发展上来,形成了“62518”发展目标,即在“十二五”期间,新增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项以上,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各2个,深入推进“博士化工程”,建设5个以上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实力的学科团队,科研经费到账达1800万元。学院明确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学科特色明显,主干学科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居于省内领先地位,经济管理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为了提升教职工的归属感,提升学院的凝聚力,学院将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列为民生工程重要一项。围绕师生员工的需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提高教职工福利水平,提高幸福指数。

两院合并,工作千头万绪。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做好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院以构建“党务公开、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体系为重点,以完善学院议事决策制度和重要事项征询意见制度为关键,不断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学院的管理运行机制。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个周一都召开党政联席会。完善了党委工作制度和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学生党员培养发展模式五项制度以及对班主任进行党务知识培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了《经济管理学院公用房管理办法(试行)》、《经济管理学院教职工考勤管理规定(试行)》、《经济管理学院科研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保证了学院决策的科学性、工作的规范性,提升了学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学院坚持全院教职工大会制度。在每次全院教职工大会前,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都会精心准备一份PPT,将学校、学院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安排等一系列事宜,在大会上做详细陈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清楚了解学校、学院的工作要求。对于没有参会的老师,学院也会及时把相关要求通过飞信、QQ、邮件以及电话等方式,及时告知他们。很多教师认为,全院教职工大会不仅让他们及时了解了很多信息,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交流沟通、增进情感的契机。

 

抓科研、搭平台、促发展

在理顺各种关系之后,学院深刻认识到要推动学院快速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人才队伍这个根本,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以科学研究为突破口,以团队建设、平台建设为支撑,整体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

学院全面实施了“学术带头人+学科团队”“抱团”发展的新模式,鼓励建立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实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完善了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学科研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推进了科研工作的重心由“重视项目经费增长”向“同时重视项目经费增长和成果质量提升”的转变。学院统筹兼顾团队建设、平台建设、科研空间设置与目标任务完成,改善科研环境、营造科研氛围、创新激励机制、培养人才队伍,跻身学校大平台、融入学校大团队,争取大课题、多出大成果,促进科研实力的全面快速提升。

学院先后启动了“342”平台建设工程,即建设3大科研平台(完善农科教结合研究中心、建设国土资源研究院、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展研究部),调整4个研究机构(国土资源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筹建2个研究所(筹建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所、筹建资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并适时启动了“一三十百”团队建设工程,即学院对每个团队提供1个平台支撑、对每个团队提供3个以上科研空间支持、每个团队需10个以上成员组成、每个团队每年完成100万以上科研经费任务。

“十二五”以来,学院新增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新设会计学和企业管理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引进非全职讲席教授1名,取得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项,基本形成了在省内有一定地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科研经费总量达到100万元以上且有国家级项目支撑的学科团队4个。2011年至2013年,学院科研经费累计超过1000万元,成为了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重要研究力量。科研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三农”能力不断增强。仅2013年,学院老师作学术报告31场次,10多名教师积极参加“千名专家服务千村百镇”活动,向相关部门提交研究报告9部,张贵友、董春宇、於忠祥等老师撰写的提案和报告先后受到省领导的批示,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望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工有着更多的追求和梦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省内和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团队,加强安徽省国土资源管理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展研究部、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科教结合研究中心等三大科研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学科发展的新突破……(通讯员:吕剑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