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系列报道之一:打响社科名片 见高度也要接地气
编者按: 2015年是合肥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学校实现了科研总量的较快增长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科研经费大幅增长、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科研成果显著;科研人才和团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了一批研发基地与平台,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研和服务地方实力显著增强,进一步夯实了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基础,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现推出“产学研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2015年里全身心投入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创新团队和典型个人。
近年来,合肥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快速发展、全面跃升的良好态势。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再次实现新突破,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查金萍、任晓勇、杨庆国同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着眼点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关系学科建设和学术长远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国内外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近年来,立足当代中国实践,汲取中华文化精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应用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成为立项趋势。对于一所加速发展中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如何以项目为抓手,立足地方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为地方政府决策与文化引领服务,让社科研究见高度,又能接地气,在做强优势学科的同时,尽最大可能深度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成了合肥学院科研人突破思想束缚,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2015年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不仅是3位老师多年潜心治学的积累,更是深度把脉我国文化建设战略重点的一次可贵尝试与突破。
对于此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新突破,中文系主任詹向红表示:“此次我校取得历史性突破,与学校在学术交流支持及科研交流机构平台搭建是密不可分的,学校为教师注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科研环境。其次,这也是三位老师多年坚守的成功,他们不仅治学态度严谨,更是有明确的科研方向。”
过去总有人说,社科研究的眼光总是“向上瞧”,不够“接地气”,可这些年,合肥学院中文系却一直在调整学术队伍结构,提升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能力上花心思、下功夫,引导教师的科研方向向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方向发展,向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的应用性研究方向发展。
伴随着全国第10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在安徽落户,标志着我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跻身全国前列。围绕教育部关于高校科研发展政策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强省”战略以及学院“应用型”办学定位,新闻学教研室主任杨庆国老师申报了《结构演化、逻辑重构与数字出版基地集群治理研究》并一举获得国家社科项目立项。他表示,自己为这个项目已经准备了很久,早在读博士期间,就开始关注基地集群现象。“十二五”期间,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出版产业快速发展备受关注,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能充分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真正实现出版产业跨越式发展。美国访学的经历也让他开阔了视野,上海的求学经历让他更加充实。他说自己这次跨专业申报课题是有一定风险的,但前期充足准备让他在申报项目上得心应手。
这个项目的申报也伴随着中文系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和校企深度融合的系列实施。唯有对接行业,才能引来敏锐的学术视野与非凡的创意,才能充分发挥哲学社科界“思想库”“智囊团”作用。2013年,教育部、中宣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在全国推动实施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李新生、钱文武、申红作等媒体专家走入了合肥学院新闻专业课堂。与一线媒体人的深入交流、与安徽一流媒体的充分接触让杨庆国在学科基础上找出科研的突破口,进一步凝练专业学科优势,抓住了“基地集群治理”这一创新和突破的方向。
合肥学院一直鼓励教师们走出去,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也唯有老师们的科研“迈出腿”,学校的发展才能“站住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才能显著提升。最近几年,学校对科研越来越重视,通过进修、访学等方式,督促青年教师“走出去”,这对他们研究水平提升和视野开拓大有裨益。据了解,中文系与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省社科联学会处、科技处,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桐城派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时代出版传媒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等机构建立了较好的合作与交流。同时积极支持教师出席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2015年,中文系组织省内外知名者作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20多场,参加人数达2000多人次,其中包括“纪念刘铭传抚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安徽文化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
2015年,是一个收获之年,一个久候的开端,一个全新的起点。道路坚定,前途光明,奋斗定将助力辉煌。“十三五”开局之年,学校的社科研究之路仍在继续,一批又一一批的科研团队带着持之以恒的决心、奋勇拼搏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继续坚持追梦。正因为有了如他们一样坚持着的合肥学院人,而立之年的学校才会有着如朝阳般喷薄欲出的活力,在发展的路上屡创辉煌。
(宣传部 中文系 科技处 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