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孤岛,扎根深山 他们的名字叫老师

09.09.2015  17:44

汪开宽老师在新学期第一节课讲解“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

      9月1日早晨,在含山县运漕镇杨谢小学河北教学点,汪开宽老师带着他的12个学生举行完升旗仪式,在黑板上写下“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十几个大字,朗读声响彻教室。新学期开始了,这是第一课。

  河北自然村四面环绕着裕溪河,是个面积1.1平方公里的孤岛,人口600多人,出岛必须乘船。1988年,村小的许多老师调往其他学校,只剩一位老师。那年汪开宽18岁,刚从含山师范毕业,来村里当老师,一待就是27年。

  刚开始,学校是90多平方米的砖木瓦房,中间用芦席隔成几间教室,没有水电、没有黑板、没有像样的桌子和板凳,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大门也没有。汪开宽便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添置桌子板凳教具,每天从家里烧好开水带给学生喝,自费买上蜡烛以备停电时用……

  2008年,另一名代课教师退休了。教学点只剩下汪老师。教育部门准备撤掉河北教学点,可孩子和家长都不愿意。如果撤掉教学点,孩子上学就要先渡河,然后再走半小时,才能到最近的杨谢小学,安全是个大问题。

  汪老师和教学点被留了下来。

  不大的教室里开了三个年级的课程,汪老师越来越忙。爱人出去打工挣钱,脑瘫的儿子平时跟着奶奶过。27年来,汪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早来晚走。虽然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不能断药,但他始终坚持每天在岗,一天不来,孩子就得“放羊”。

  8月31日,中央文明办公布8月“中国好人榜”,汪开宽老师当选为“敬业奉献类好人”。

  8月30日下午,祁门县箬坑学校向各教学点分发新书的时间,叶兴旺扛着扁担徒步35里山路从低岭教学点赶到箬坑学校领书,然后挑着60多斤新书赶回低岭。

  平均海拔900多米的低岭是箬坑乡最偏僻的自然村,是个只有两个村民组、300多个村民的小山村,至今没有通公路。1982年,叶兴旺退伍回乡,次年他辞去政府部门工作,当起了民办教师。从此,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深山教学点,至今33年。

  每到新学期开学时,为了节省学校开支,叶老师都会扛着扁担,来回走几十里山路,把教材从乡里挑回来。30多年,光扁担就挑坏了5根,乡亲们亲切地称他“扁担老师”。

  叶兴旺是低岭教学点唯一的老师,既是校长、老师,又是校工、保姆。多年来,他任教的学科在期末统考中经常名列全乡前三名。学生中有20人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其中还有人成了硕士、博士。

  2012年9月叶兴旺被中央文明办评为 “诚实守信中国好人”,2013年4月被评为省 “第三届道德模范”,2014年9月被教育部评为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015年5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汪老师给一个第一天来学前班的学生拭去眼泪。

下班回家,汪老师给脑瘫的儿子擦药。

中午放学,学生和爷爷与汪老师挥手告别。

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留下了叶兴旺老师的身影。

叶兴旺老师挑着教材来到学校。 

8月31日开学,叶兴旺老师带着学生升国旗。

为学生分发书籍。

琅琅读书声,回荡在小山村。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李博 徐旻昊 谢世兵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