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首都女记者:像男人敢拼搏 比男人更细腻

27.01.2015  10:20

    引子

  新闻工作者被称为历史的记录人、时代的瞭望者,光鲜头衔的背后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冲在一线的艰辛付出。新闻工作被认为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但这丝毫不能阻挡一批有新闻理想的女性从事这一行业。

  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市妇联、人民网联合举办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价值取向”首都女新闻工作者演讲比赛于2014年12月30日在人民网举行,来自首都70家新闻单位的19名选手经过选拔进入决赛。她们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畅谈学习、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分享作为女性新闻工作者的独特感受,展示了“我践行、我传播、我光荣”的风采。

  她们有的不辞辛苦,深入基层;有的不畏艰险,勇闯战地;有的披星戴月,恪尽职守——毋庸置疑,相比男性同行,女新闻工作者需要克服更多生理、生活上的困难,也拥有着独特的细腻思维、先天的亲和力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形象。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践行者和传播者,她们自身的价值取向究竟是怎样的?性别对她们的工作和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在未来的工作中她们又将如何进一步通过自身努力去传递正确价值取向,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期访谈邀请了部分获奖者和评委一道,共话价值观。

   士有百行 以德为先

  不同行业和领域,核心价值观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记者:现阶段,全社会正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问您对于核心价值观是如何理解的?

  唐维红: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为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来源于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赵丽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落细、落小、落实。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妇女在家庭中,尤其是在下一代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选树先进女性典型,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进展成效,以妇女为媒介,在家庭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邵晶:我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代表全国人民道德信仰的最大公约数。其中,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又能够发挥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记者:从您个人的角度出发,您的价值取向又是怎样的?

  毛志红: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形式不尽相同,但都渗透在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我曾随“海洋六号”科考船孤帆远航太平洋,跟科学家们朝夕相处,共同经历了与台风擦肩而过险些翻船的惊心动魄,遭遇过翻江倒海般的晕船反应。我亲眼目睹科考队员们24小时风雨无阻采样品、做实验,也曾跟随抢修小组进入40多摄氏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他们,虽然没有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挂在嘴上,但却时刻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给我上了震撼灵魂的生动一课。所以,作为记者,根在基层,心系一线,真实、客观、公正地发掘、提炼、凝聚和传播正能量,就是我的价值取向。

  郝方甲:几十年前,新华社老社长穆青曾说过:勿忘人民。几十年后,虽然时代发生了巨变,但我们对求变的渴望和对不变的坚持,其实都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层的共识: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这是我们的理想,也体现着我们的价值观。

   体现价值 承担使命

  亲闻亲历社会正能量,既是受教育者,也要当好发掘者、传播者、践行者和引领者

  记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您认为自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唐维红:新闻工作是一个特殊而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也可以说,新闻工作者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传播是我们的天职,践行是我们的主旨。越来越多的媒体,越来越多的同行,正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闻宣传报道的主线、一种底色,体现在一篇又一篇的新闻作品之中,践行使命和责任。

  毛志红:媒体人有崇高的价值追求,才能担当引导舆论的重担。新闻工作者要深入一线挖掘、提炼和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从中持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凝聚、扩大和传递社会正能量,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好发掘者、传播者、践行者和引领者。

  走在田间地头,走进受灾一线,走上高原矿山,发掘并树立典型,掀起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高潮……这种被放大的正能量会产生蝴蝶效应,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人们心田。作为记者、编辑,亲见、亲闻、亲历、亲自感受这一切,是幸运的。我们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正能量的提炼和传播者。

  记者:新闻工作被公认为是高危职业之一,而选择并踏上这一岗位的女同志则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女性”身份让您在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是否会有独特的感受、发挥独特的作用?

  赵丽君:妇女占人口总数的一半,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半边天”。女性不仅要和男同志一样承担着社会角色,而且还在家庭中作为“慈母”“贤妻”“孝女”,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女性应当成为优良传统的传承者、良好家风的建设者、和谐社会的创建者,发挥在弘扬中华美德和引领社会风尚中的独特作用,贡献独特的力量。

  邵晶:相较于男性,女性的视角更加细腻,也更加坚韧,拥有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视角。在我担任制片的医疗纪实节目《生命缘》创作过程中,五位刚生完宝宝、还在哺乳期的年轻妈妈和我一起组成了妈妈记者团。妈妈记者们把宝宝带到工作岗位上,坚持战斗在制作节目一线。她们用妈妈的一颗感性之心,与所有的采访对象同喜同悲,互动交融。她们的片子,更加细腻真诚,更能深入观众内心。

  唐维红:此次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市妇联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价值取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我们看到了女记者们的所思所想、付出与收获。她们有的不畏艰险,深入战地,在枪林弹雨中传递中国声音;有的不辞辛苦,深入基层,零距离接触孤寡老人、麻风病人,为弱势群体鼓与呼;有的披星戴月,恪尽职守,常年坚守在夜班编辑等平凡的岗位上……她们与男记者一样敢拼搏、勇创新;她们比男同行更细腻、更执着。通过她们情真意切的演讲,透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人物,使现场评委和观众以及网友们真切地感受到首都女新闻工作者身上蕴藏着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

   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从关注基层生活、捕捉世道人心开始,通过“做好自己”和“讲好故事”传递正确价值观

  记者:您认为,在未来的工作中,媒体人应如何进一步通过自身努力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带动更多的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郝方甲:我曾经在战火中的中东耶路撒冷驻外,被催泪瓦斯赶着跑;也曾在总编室的岗位上,披星戴月编辑稿件。无论身在国内还是国外,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心头:我们为什么干媒体这一行?所谓敬业,除了最基本的履行职责之外,这份职业究竟有没有能力让世界变得更好?身在媒体,我们总是希望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有时我们的确做到了;但有时又觉得无论我们多努力,似乎都是徒劳。

  当我在中东的一个难民营中抱着相机一边哭一边跑时,心里曾经非常沮丧;但当我的一篇历时数月的跟踪报道,的确帮助更多的“熊猫血人”摆脱“找血无门”的绝境时,我又觉得,自己似乎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我的工作可能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放眼未来,要做得更好,或许就是要从最实实在在的、能够为社会带来正能量的工作和行动中寻找努力方向。

  记者:那么,这种实实在在地为社会,乃至为全世界带来正能量的工作与行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毛志红:具体来说,我认为作为媒体人应该通过“做好自己”和“讲好故事”两个途径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做好自己”,是对个人操守修养的要求和约束。这对媒体人来说更为重要。我们自己首先要“行得正、坐得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好时代记录者、群众代言人的角色。“讲好故事”不仅要知道讲什么,还要学会怎么讲,真正地去感染人、影响人,而不是灌输和填鸭式的宣教。

  邵晶:我们的工作,应从关注基层生活,捕捉世道人心开始。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不一定宏大叙事;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着眼点,坚守核心价值观;以家国情怀为制高点,弘扬普通百姓对国家深深的热爱。

  哲学家汤一介先生有句名言:“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在媒体的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的今天,巨大的收视、发行压力是困难也是挑战,更是对我们能否坚守价值观的巨大考验。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每天记录着历史,也终将成为历史长河中过往的一部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不仅要永远保持奔跑的姿态,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议论风声

  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它很实在,很朴素,但却撼动人心,催人奋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用真心、用行动去践行、去弘扬、去传递,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

  ——冯蕾(光明日报社)

  每当报道这些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我的职业自豪感就会更加强烈。这些故事,没有艰辛的采访讲不出,没有用心的表达讲不好,没有认真的理解讲不透,没有什么比报道这些更能综合衡量新闻人的专业素养。

  ——董碧娟(经济日报社)

  国家责任、全球视野以及人文情怀,是我和我的同事共同的职业价值取向。不管前路多么崎岖,是需要穿越枪林弹雨,还是需要翻山越岭,我们都会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李梓萌(中央电视台)

  我们所做的都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每一个地方一盏不亮的路灯我们很在乎,每一个省每一个破旧的学校我们也很在乎。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做,也就慢慢实现了我们的价值。

  ——杨佳(人民网)

  一次报道不足以彻底改变一群人的命运,但是故事里、故事外那些渴望亲情、渴望温情,又满怀期待的心却成了我心中一份沉甸甸又暖融融的责任,这份责任一直督促我前进。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