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7旬老人资助200多名贫困生 未来10年将捐资38万元
近日,太和县双浮镇的19名贫困中小学生,先后收到太和县公证处签发的公证书。未来10年,太和县“廉月富助学基金”每年将为他们提供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助学金。这是72岁的廉月富自掏30万元设立的个人助学基金,为确保长期助学,这次,他用法律的形式免除了孩子们的后顾之忧。
未来10年捐资38万元
2014年8月15日,廉月富捐助双浮镇家庭特别困难,成绩特别优秀的中小学生19人,其中小学生10人,初中生9人,供这19名学生读到高中毕业。小学每年资助1000元,初中每年资助2000元,高中每年资助3000元,缺额时,再增补相当的贫困学生,并同受助方签订了长达10年的捐资助学协议。每年合计支付3.8万元,十年总计38万元。
为了规范捐助行为,廉月富还请来公证处人员进行公证,用法律的形式把协议文本固定下来,解除了受捐助人员的后顾之忧。他说:“我今年72岁了,如果在这期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履行我签下的协议时,就由我的长子廉伟去完成,不能让寒门学子无人管。”这些经过公证的助学协议已先后送到受助孩子家长手中。
在这之前,廉月富于2006年设立的“廉月富助学基金”已经捐助了学生近260人。
当年一个馒头让他感恩一辈子
廉月富今年72岁,2003年从太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一职退休,随后出任太和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廉月富的老家位于太和县双浮镇,回家走亲访友时,他发现一些农村的学生家庭情况令他心酸。为了完善特困儿童救助的制度建设,他还安排关工委人员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县500多名特困学生资料库。并将此信息在县电视台常年滚动播放,公布了捐款热线电话,随时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咨询、捐助。
2006年6月他和爱人金玉秀商量后捐出10万元,设立了“廉月富助学基金”,这是太和县首个以个人名义设立的基金。多年来,廉月富不断地向基金注资,目前已达30万元,并且打算继续扩大基金额。
“工作上我尽了力,也需要我个人再出力,回报当年受到的恩惠。”而这让廉月富记忆最深的,便是他当年上初中的时候,校长买了一个馒头送给他吃。“这个馒头让我感恩一辈子,我的积蓄不打算留给自己的儿女,而是拿出来帮助家乡贫困学生。”
8年18万资助200多学生
“廉月富助学基金”设立8年来,已先后资助中小学生230人,大学生28人,发放助学金18万元。让廉月富更加感到欣慰的是,这些自己曾资助过的学生如今已在回馈社会了。
今年,廉月富发现贫困学生考上大学后可以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自己的学费,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缓解困难,但大批贫困中小学生缺乏救助。他决定把救助重点放在那些中小学生身上,“我们伸手拉一把,他们就能成才,不让他们为未来的学费担忧。”这也是他用公证方式帮助家乡19名学生的初衷。记者 孟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