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安徽有2处重要遗址点

23.06.2014  09:29
核心提示: 未来20年,我省将对大运河周边景观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维护和控制。保持大运河原住居民的生活形态,突出运河聚落的真实性、延续性与历史街区的生活氛围,保护运河城镇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同时,拟对运河故道沿线的建筑物高度进行控制和引导,避免现代高层建筑,或者集中成片建设对运河空间尺度和景观风貌造成破坏。

大运河,2006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便开始了8年漫长的“申遗”路。6月15日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举行,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被排在第8位审议,由于前几个项目争议激烈,原本定于20日就将公布结果的大运河申遗,被延迟一天。21日由于审议顺序问题,大运河又被“插队”,21日晚等到12点,审议迟迟未到。昨日下午,大运河被排在第二位接受大会审议,15时40分,记者终于等到了好消息: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46、47处世界遗产。我省时隔14年后,迎来了第三处世界“遗产”。

【8省联手】

27城共同申遗大运河

众所周知,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工开凿的水运交通大动脉,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我省有关的隋唐大运河,开凿于隋代,由通济渠和永济渠组成。这条运河以洛阳为起点,向北至北京为永济渠,向南至杭州为通济渠,全长27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此次申遗的大运河,包括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和从宁波入海的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8个省市27个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值得关注的是,安徽位于大运河的下端,凸显其重要地位。

昨日下午,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于大运河申遗给出的评价是:“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我省两市】

大运河申遗中安徽有2处重要遗址点

隋唐大运河在我省境内属于通济渠,沟通黄河和淮河,流经淮北和宿州两市,全长182公里。大运河申遗中安徽有2处重要遗址点,分别为柳孜运河遗址和通济渠泗县段。其中,柳孜运河遗址从码头变身桥墩,是隋唐大运河正式申遗前,唯一一处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遗址。它对研究通济渠走向、运河交通、运河经济有着典型意义。通济渠泗县段是隋唐大运河目前存在不多的活遗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长达25公里,这段故道大体保持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原貌。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当初,我省选的点很多,柳孜码头遗址、宋代码头遗址、埇桥遗址、百善镇百善老街、柳孜村、花石纲遗址等。此后,经实地勘察、专家论证,最后筛选出柳孜运河遗址和通济渠泗县段。

【漫长8年】

由“京杭大运河”到“大运河”

对于安徽来说,大运河申遗经历了曲折历程。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京杭大运河列在首位。

彼时的现实是,在运河沿线的各省市,基本上各自为政,处于散乱状态,使大运河实际上成为各段各地的“小运河”。为此,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下称“联合申遗办”)作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在2007年6月成立。

2008年3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明确了大运河申遗的工作方案,决定以城市联盟的形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9年4月,由国务院牵头,8个省市和13个部委联合组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大运河申遗上升为国家行动。2013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首批申遗点段,安徽境内2个遗产点入选。2013年9月,世界遗产中心专家前往柳孜运河遗址和通济渠泗县段现场考察评估。

【一波三折】

先是没轮上审议,后是被“插队”

8年申遗路上较为“坎坷”,到了大会审议时,大运河也是“一波三折”。

据悉,按照本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会议议程,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讨论36项申请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单的项目,并审议共计981处遗产中的100多处遗产的保护状况。此次大会组委会对于遗产项目申遗的排位规则,是按照国际通用的字母顺序来排位的,作为亚洲(Asia)的中国(China),因为字母顺序的关系,排名比较靠前,大运河遗产申遗排在了第八位待审。

6月20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在进行中。因为卡塔尔多哈和中国有5个小时的时差,所以北京时间晚上8点,会议才正式开始。但前面项目争议激烈,消耗时间较长,中国大运河遗产申遗审议,被排到了第二天上午,也就是北京时间6月21日的下午。

6月21日,新一天的会议开始了。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遗产的审议排位是这样的:第一个是伊拉克的埃尔比勒城堡;第二个是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古城;第三个是阿联酋的迪拜河;第四个就是中国大运河。但在审议时,由于有多个申遗项目中间“插队”,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的审议,从第四个,一直推后到了晚上,而且迟迟未能登场。计划又排在了6月22日。

【遗产未来】

我省将用20年时间恢复隋唐大运河遗址

如今,大运河安徽段如愿入列目录,未来如何保护呢?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分布在淮北、宿州两城市内,现在我省已经出台规定,若在大运河遗址相关保护区域进行工程,地方政府不能随便同意。因特殊情况,在大运河水工遗产一类保护区内进行建设工程或者钻探、挖掘等,必须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要得到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方可。围湖造田、围垦河流或填堵占用大运河故道水域的,也是坚决被禁止的。

未来20年,我省将对大运河周边景观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维护和控制。保持大运河原住居民的 生活 形态,突出运河聚落的真实性、延续性与历史街区的生活氛围,保护运河城镇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同时,拟对运河故道沿线的建筑物高度进行控制和引导,避免现代高层建筑,或者集中成片建设对运河空间尺度和景观风貌造成破坏。(记者 俞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