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改革下好“妙棋”(远望台)

04.01.2015  10:42

    军营里常讲,士兵是部队的主体、基层建设的主人。未来战争能不能打赢,主要看战士,关键在骨干。翻开我军近90载的战斗史和发展史不难发现,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作战力量,士兵中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始终都在沙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强大的军队并不必然需要一个庞大的军官群体,而士兵又由于流动性较大等各种原因,难以形成军队的中坚力量,这正是军队需要士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和力量结构调整,士官数量占军队员额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些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骨干或资深士兵专家已经走上关键岗位、登上时代舞台,其地位也变得日益重要。尽快研究建立完善士官长制度,使他们成为士兵的直接领导者、训练者,这一改革思路就显得尤为科学和必要。

  以兵带兵、以兵育兵,是更新部队整体管理训练模式和提升作战指挥效能的一项大胆尝试,也是一条改革出路。军官和士官长两条管理链路并行推进,带来的是上级要求落实的快速化、作战指挥结构的扁平化;收获的是管理训练模式的科学化、作战能力提升的实战化。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就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从战士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带兵人,一样甚至可以更多地喝到祝捷的宴酒。在解放天津战斗中,班长杨印山科学指挥,带领班内战士勇猛冲锋,仅用3分钟就撕破天津城防,将红旗插上天津城头,他所带的班被命名为“猛虎班”;在怀德战斗中,战斗小组长曹根福独自带领战士们连续炸毁敌火力点,仅一场追歼战就俘敌200余人,所带小组被命名为“模范战斗小组”……

  由此可见,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士官长制度这招“妙棋”一定会为作战指挥效能带来巨大的变革。士官长制度的确立就是推动战斗力提升的具体行动。从1978年开始,我军正式建立士官制度,兵役制实现了由义务兵役制向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历史性跨越。经过1999年和2009年两次改革,我军士官队伍建设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士官长制度也在军代改革的历史洪流中应运而生,这不仅是部队突破惯性思维对接国际化的科学举措,同时也标志着我军朝着提升战斗力迈出了重要一步。

  带兵管兵制度的深化改革必须紧紧贴近“实战化”这个中心,而士官长的选拔任用本身就是聚焦战斗力标准的又一生动实践。全军试点单位上岗的士官长,最起码的经历就是担任过班长以上职务,而且个个军事素质过硬,人人都是基层战斗力建设的中坚骨干。在这些“虎将”的管理和训练下又怎能不出“强兵”?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试点单位的摸索,而今士官长制度也日趋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士官长制度改革定会对“全盘告捷”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我军历史上提升战斗力的一招“妙棋”。

  (作者为沈阳军区陆军第39集团军军长、少将)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0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