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大圩葡萄园”:现代农业需精准排涝
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泵站开足马力进行排水。
7月1日至2日凌晨,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24小时总降雨量超过200毫米。该镇拥有万亩葡萄园和万亩蔬菜基地,这场强降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记者赶赴现场一探究竟。
泵站全开足马力
7月2日晚间,记者冒雨赶到大圩镇,虽然正值周末,又是晚间时分,镇政府办公楼内却是一派忙碌景象。镇党委委员姜小飞告诉记者,强降雨来临时,该镇所有镇村干部取消周末休息,迅速投入到一线。正说话间,刚从区里开会回来的镇党委书记钱炳去葡萄园察看涝情,记者跟随前往。
“大圩紧邻巢湖,是锅底形状,最怕的就是涝灾。 ”钱炳向记者介绍,在强降雨来临前,镇村上下已做好预排涝,降低沟渠水位,但这次强降雨达到了大圩日降雨量的峰值。在下新埂排涝站,记者现场看到,三台机器开足马力全力排涝。在圩内察看一圈,钱炳和姜小飞都稍稍松了口气:“昨天有的地方都快淹到路面上,现在水位明显下降。只要不再下雨,一天之内就能排完。 ”
村民自发行动起来加固堤坝。
村民齐心忙自救
大圩镇今年总共种植葡萄1.1万亩,在地蔬菜将近6000亩。 此次 受涝面积约在3000亩。记者在现场看到,荷花塘沿路的新民村有200多亩葡萄园里积满了水。村民说,这些葡萄预计7月底8月初上市,目前正处在转色期,如果受涝时间太长,不仅会影响口感,根系还会腐烂受损,大家心急如焚。
葡萄园里家家户户准备了小型泵站排水,但是部分葡萄园由于地势较低,洪水向园内倒灌。危急之时,园内的农户们又集中起来,冒着大雨堵住了荷花塘的涵管,合力架起8台电泵将沟水排往塘内。 67岁的老党员张正荣泡在水里,浑身湿透。他说,政府已经在进行面上排涝,田头地沟的水主要得靠老百姓。“这个时候不能再算小账,必须有人带头,家家户户团结起来共同想办法。 ”
水利建设得跟上
当晚七点半,从圩内现场看完排涝情况后,钱炳又回到镇里连夜召开防汛会议进行再部署。“以往种的都是传统作物,水稻不怕涝,而现在种植的都是葡萄、蔬菜等经济作物,一旦受涝,损失就很大。 ”姜小飞说,相比之下,目前大圩镇的排涝水平和能力还是相当高的,3座大型泵站近年来全部进行了更新改造,但是从这次强降雨看,还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精准排涝的要求。
姜小飞认为,大圩镇作为都市农业的先锋,各方面都正和城市接轨,但是排涝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标准上。他说,如果按城市防洪标准,镇里至少要建8-10座大型泵站。所喜的是,目前,镇里已经开展实施国开行3.5亿元大圩水系治理项目,其中就包括建设3-4座大型排涝泵站,预计今年下半年启动,2017年底建成后,该镇的排涝能力和水平将大大改观。
“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下一步也得加快种植结构调整。 ”钱炳说,圩内普遍都是葡萄、蔬菜这些易涝作物,今后一些常年都易受涝的地区要考虑多发展一些莲藕等水生作物。(张玉芳)
原标题:记者探访“大圩葡萄园”:现代农业需精准排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