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笔试昨落下帷幕 1个多月后可查成绩
两万多人在肥参加笔试
今年,参加国考人数出现了明显的反弹。从全国来看,2017年度国考招收人数为2.7万余人,148.63万人通过审查,考录比达到55比1,即平均每个岗位都有55人争抢。最热职位花落“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此岗位可谓“万里挑一”。涉皖岗位稳居第一的是“ 合肥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务岗位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此职位有600多人争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新版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实施后的首次国考,也被称为最严国考,报考者如有串通作弊,或参与有组织作弊等特别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或将永远不允许进入公务员队伍。今年有两万多人在合肥的16个考点进行“国考”笔试,安徽省人事考试部门表示,今年安徽考区也全面升级打击考试作弊措施。
明年1月中旬可查成绩
记者获悉,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17年1月中旬在考录专题网站查询,也就是说,1个多月后成绩将揭晓。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和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考试成绩也同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查询。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在划定最低合格分数线时将予以政策倾斜。
而面试上,将根据《招考简章》中规定的面试人选的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的人选名单,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统一公布。
通过公共科目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未达到规定面试比例的招考职位,将进行调剂。调剂职位及调剂相关事宜,在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通过考录专题网站面向社会统一公布。
常识题中科技题比重较大考生直呼“上天入地”
昨日11时考试结束,考生们蜂拥而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他们都表示,今天的考题难度总体并不大,但是一些科技类题目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一位来自芜湖的学生告诉记者,今年常识题中有不少涉及科技前沿,如说长征二号火箭的并轨,月球车“玉兔”的驱动等。“我是学文科的,这些科技类问题平时关注很少,考试中完全凭第六感来做了。”还有一些题目涉及到人类进化,如论证题中有提到,“约20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处理事务,例如切肉和捣碎植物,与此同时,人类逐渐演化形成较小的牙齿和脸型……”这些题目让考生直呼“这是要上天入地节奏吗?”
跟往年一样,今年的行测依旧分“副省级及以上”、“地市级”两份卷子,其中常识题中,两份卷子的科技题比重都比较大。公考专家表示,这也在提醒公考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考生尤其是一些人文学科考生平时要更多关注此类社会热点。
而在言语题中,两份卷子中有2个篇章不同,其他题型题目相同,只是答案顺序不同。判断题中,5道新题型只出现在地市级中。其他题目只是题目顺序不同。另外,数量题和资料题,两份卷子内容几乎没有多大差别。
关注生态与城市关系
每年的申论题目都将成为考生讨论的热点,今年也不例外,17:00,一位刚走出考场的考生介绍,“今年的写作主题是水与城市,我觉得这样的题目挺适合公务员考试,生态和城市发展是政府不可回避的 话题 。”根据考生描述,2017年国考申论主题选择:“上善若水”、“以水为师”,凸显城市建设与发展智慧,“副省级及以上”和“地市级”两份考卷主题一致。总体来看,今年的申论考试主题围绕“水的智慧”展开,向“水与城市建设、扶贫”等方向辐射。
公考专家表示,这说明国考主题由科技与人文、价值与人文的讨论,转为对生态与人文话题的探讨。“这的确是公务员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而材料选取范围较广,古今中外结合,通过古代城市水系与城市建设和现代城市发展与水系建设,以及国内外城市发展理念的对比,凸显主题,案例材料与理论观点材料交叉设置,既有科学高度也具备 生活 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国考”取材特色。“整体而言,与以往相比,此次国考材料和命题设计思路跨度不大,焦点突出,主题把握较以往更为容易,这对考生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福音。”
今年题型方面出现了一些创新,专家表示,题目数量方面延续以往五题模式,其考查重点也一如既往,强调对公务员实际工作能力的检验——凸显对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但题型再度创新,出现了概括功能题型。可见“国考”命题创新始终未曾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