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法院“四个零”工作模式贴近群众、方便群众

22.09.2014  17:48
 

  安徽法院网讯  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法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注重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创立、完善“四个零”的工作模式,使审判工作进一步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接地气,增感情,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司法服务零距离。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对诉讼服务中心软、硬件的投入,完善“一站式”服务,实行诉讼引导、诉前调解、立案审查、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一站式”服务。诉讼服务中心工作日中午正常开门并指定专人值班,随时接待来访或办事群众,能一次办完的事情,决不让当事人跑两。;常年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由院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接访当事人及群众,听取当事人及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认真落实院班子成员带案下访、首办负责、包案处理等项制度,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妥善化解了一批信访疑难案件。切实改进司法作风,扎实开展整治“六难三案”重点问题活动,深入查找工作纪律松弛涣散、诉讼服务不优、态度简单粗暴、执法行为不规范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进行纠正。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和回访当事人工作,把流动法庭开到田间地头、开到群众家门口,使群众打官司更省心、省力、省时、省钱,并且起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时对已审结案件开展回访当事人活动,征求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当事人在生活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热心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他们遇到的有关涉法问题,指出正确的解决途径。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家驻乡镇“法官工作室”,深入基层,走进社区,进行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并开展就地办案,对婚姻、继承、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等案件,面对面化解纠纷,方便群众诉讼,最大程度减轻群众讼累。群众可以随时就遇到的法律问题向工作室咨询以及进行立案预约、调解预约。

  司法救助零障碍。在当前审判和执行任务不断加重的情况下,谢家集区法院仍将依法保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意见》,明确规定司法救助的对象主要是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当事人;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当事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请求赔偿的受害人;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农民工,以及其他确因经济困难交不起诉讼费用的人员。同时严格审批程序,每份申请均建立档案备查,杜绝关系救助和人情救助,保证救助的公正及时有效。对于符合条件的困难当事人,在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司法救助,对诉讼费予以减、缓、免交,并且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确保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平等参与诉讼,权益得到及时保护。每年均减、缓、免交诉讼费15万元以上。同时对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而申请人生活又十分困难的,积极开展执行救助,确保困难当事人基本生活,3年来共为23名申请人发放执行救助款近20万元。

  诉调对接零缝隙。2014年6月份首先在谢家集交警大队设立了诉调对接工作室,主要职责是调解因交通事故产生的民事赔偿纠纷,并对调解成功、达成赔偿协议的案件进行司法确认,充分发挥其调解方式灵活,调解成功率高,理赔手续简单,赔偿款到位快的特点,快速解决群众纠纷,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案结事了。在此基础上逐步将这一模式向社区、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延伸,构建全方位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切实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司法公开零死角。落实审判公开制度,从立案、庭审、执行的司法过程全公开,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所有依法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审理和宣判,让各界群众参与旁听,增强审判活动透明度;审理有较大影响的重大、敏感案件时,邀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执级监督员到场旁听庭审;定期举行“法院开放日”活动,敞开大门让公众走进法院,零距离接触法官,了解法院,感受司法的公开与公正;克服自身困难,全面加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以本院政务网站为基础平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推进审判流程公开,建立了远程接访、提讯平台,完善了法庭同步录音录象,积极开展网络庭审直播活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网络庭审直播12次,相继开通了官方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及时将法院的工作动态、案件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截止目前,共发布各类信息600余条。大力推行裁判文书公开,按规定应上网公布的裁判文书一律在互联网公布,方便当事人及公众查阅、监督。同时,积极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完善执行信息查询系统,推进执行信息实时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