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秋粮喜获丰收 绿色攻关引领农业生产转方式
“预计总产超过390亿斤,总产单产均呈增产态势”
——秋粮喜获丰收,农民增收有基础
金秋时节,喜迎丰收。
10月9日上午,肥东县古城镇友谊村,胡荣汉的千余亩水稻刚刚收割完毕,两台旋耕机正进行土地深翻作业。“今年选择了优质品种,同时将午季油菜秸秆还田,水稻增产效果突出。 ”胡荣汉说,粗略算算平均亩产有1100多斤,比去年增产200斤左右。
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介绍,今年全省秋粮种植面积扩大,超过5950万亩。 “预计总产将超过390亿斤,总产单产均呈增产态势。 ”
秋粮丰收,得益于一季稻、玉米等高产作物面积的扩大。秋粮中一季稻比上年扩大56万多亩,玉米增加超过100万亩,显示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
省委、省政府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是丰收的有力保障。各地强化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及病虫害统防统治,为丰收打下基础。
高产创建是技术推广的有效抓手。秋粮生产中,全省建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705个,在3个县(市)、32个乡(镇)整县整乡整建制创建高产试点。 “各地利用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广泛建设水稻、玉米高产示范点。示范区域推广高效优质专用品种,集成使用高产和节本轻简增效技术,辐射带动秋粮生产水平提高。 ”牛运生说。
气象灾害少,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也是丰收的外部因素。今年水稻主要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3688万亩次,为近年来偏轻年份。玉米病虫害累计发生总面积2967.6万亩次,比2014年同期减少37%。
产量高,品质也好。省农发行副行长韩毅告诉记者,今年一季稻品质为近年来最好,“从市场看大部分水稻质量都在国家托市收购标准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
秋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画上圆满句号,总产有望再创新高,全省发展大局的“压舱石”更为牢靠。
“新型机械直接脱粒,太方便了”
——投入各类机械300万台,水稻和玉米机收率分别达94%和75%
机收机种,是今年“三秋”的普遍现象。
在宿州市埇桥区桃源镇光明村,家庭农场主韩新魁用上了新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在收的同时,收割机将上半截青秸秆粉碎,作为青储饲料。下半截干枯的秸秆则粉碎还田。收完仓储室一开,流淌出的是金灿灿的玉米粒。“新型机械直接脱粒,太方便了! ”韩新魁说。据了解,今秋宿州玉米机收面积380万亩,机收率80%。省农机局副局长纵风云告诉记者,相比小麦,我省玉米和水稻机械化水平较低。为此,今秋我省投入各类农机300万台,着重提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收水平,力争水稻和玉米机收率分别达94%和75%,“特别是玉米,将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 ”
采访中许多农机手反映,最近两年买玉米收割机的特别多,机收方便,而且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一亩玉米请人收,加上收拾秸秆少说七八十元。机收的话60元左右,不但划算而且收得又快又干净。 ”宿州市埇桥区喜耕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说。
以机械化为依托,我省推动品种优化和结构调整,易脱水适合机收的玉米新品种面积不断扩大。全省在30个水稻主产县实施工厂化育秧补助政策,新建育秧工厂470余座,全省累计建成育秧工厂约1300座,提升水稻标准化生产水平。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农机日益细分和专业,向更多生产环节延伸。 ”纵风云介绍,为配合玉米绿色增产示范行动,我省大力推广大中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玉米收获灭茬一体化机械,示范推广植保智能机器人、热力烟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和施肥机械,为增产增效提供可靠保障。
纵风云表示,今后几年我省将重点提升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水稻和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不但增产,更重要的是土壤污染大幅降低”
——增产更要增效,绿色攻关引领农业生产转方式
在怀远县常坟镇大河湾,农场主年峰迎来又一季丰收。与往年不同,今年他的农场作为省级绿色增产示范农场,实施一系列绿色增产技术。
年峰介绍,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了对化肥的依赖程度,今年玉米和水稻每亩施肥减少20斤,并采用缓释肥,肥料残留小。通过精准控制施药量和时机,施药由去年的5遍降低到3遍。与此同时,玉米亩产1200斤以上,比周边农户高出100多斤。“不但增产,更重要的是土壤污染大幅降低。 ”
以“绿色增产”为理念,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转变正在发生。夏种中,我省启动玉米和水稻的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在全省玉米和水稻各建设100个左右的省级绿色增产示范片(区)、示范村和示范家庭农场。
省农委负责人介绍,我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也出现要素过量投入、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刻不容缓。绿色增产模式在增产的同时尤其强调生产方式转变。 “要求示范单位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同时,测土配方施肥比例达到100%,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较上年明显下降。 ”年峰说。
为此,各个示范单位着力推广专用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农机化生产技术,实施节肥、节药、节水等绿色增产技术,这成为秋粮生产中的突出亮点。在临泉县,全县18个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玉米单产都超过650公斤以上,整体好于往年。
转方式同样成为秋种的核心要求。牛运生介绍,今秋我省实施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提升产能的同时,推行节本增效的绿色生产技术。
在太和县高庙镇大松村,秋收结束,近几天徽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红红都在忙着整地。 “按要求秸秆要还田,土地还要旋耕、深松。 ”张红红介绍,作为省级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农场,每个环节都有新要求,种子使用优质专用品种,科学施肥、节肥,绿色防控和节药、节水灌溉等新技术也将陆续应用。
在全省,秋种中将重点建设72个省级绿色增产示范片(区)、68个示范村和77个示范家庭农场。“小麦主产市、县也要开展创建活动,打造绿色增效的先行区。 ”牛运生说,各地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社会化服务,加强绿色增产技术研发和政策扶持,提升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