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网媒总编座谈会
中安在线讯 “70年前,抗日烈士用鲜血保护家园。70年后,在互联网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网络媒体也要坚守好阵地。”昨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省网络媒体总编辑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充分整合网络资源,弘扬主流价值观,将网络媒体打造成唱响主旋律的高地、发布正能量的平台”,充分发表了意见。对一些舆论导向的误区,进行了精彩问答。
座谈会开始前,网媒总编们参观了位于无为县的皖江烈士陵园、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和师部旧址,并向烈士敬献花篮。
问:众声喧哗中如何坚守舆论阵地?
答: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多做“点赞党”
互联网新技术的高速迭代更新,在促进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甚至成为各种力量争夺的重要领域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座谈会上,安徽省网宣办副主任杨睿指出,网络媒体应该顺应舆论生态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舆论生态建设中,发挥好主体作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多做“点赞党”;要站在全局高度,自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好人民利益。
“绝不能端着党的碗,砸着党的锅!”安徽经济网新闻总监栗亮对杨睿主任的观点表示认同。他提出,在面对复杂舆论环境时,网络媒体的信息要做到“稳”、“准”,不要一味抢新、抢快。尤其在遇到一些容易引发争议的新闻事件时,要冷静处理,“不吵不闹”,不“随波逐流”。
问:信息浪潮中,“正能量”清流如何激荡?
答:乘着策划的翅膀,好事也可以传千里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过去一些媒体为了“搏眼球”,“爆冷门”,常常报道一些极端、负面新闻来抢市场。很多好人好事、善心义举,却往往湮没在海量的信息中,被忽视,被遗忘。但传播学研究发现,从长远看,正面新闻比负面新闻传播得更久远。“正能量”、暖新闻的传播,就像一股股清流,能不断净化人们蒙垢的心灵。
在信息海量涌来之时,怎样让“正能量”更顺畅、更大面积地传导给更多受众,怎样让正能量新闻发挥最大社会功效?中安在线网站执行总编辑王根喜提出:“要让好事乘上‘策划’的翅膀。”网络媒体需要主动发现社会中的正能量因素,主动谋划正能量新闻的传播。他以自己在一线采访时的经验,生动讲述了如何发现“正能量”,多角度报道“正能量”,大密度宣传“正能量”。他同时指出,“正能量”具有高度传导效应,涓涓清流最终能汇聚成浩瀚大海。媒体对正能量的高密度、大面积报道,也能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凝聚力。
问:互联网时代,“正能量”传播何所归?
答:人性的光辉可以温暖所有“终端”
在探讨“正能量”传播实践时,总编们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心”概念。在几千年中华文化熏陶下,大多数人内心里总有一块“善良”净土,而我们对“正能量”的宣传,正是要击中人们心底这块最柔软地方。
人民网安徽频道副总编张磊说,他在要求记者采写“暖新闻”时,第一关的考验就是“能不能感动自己”。安徽财经网副总编辑樊立慧认为,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宣传可以很“软”,无论是报纸端、PC端、移动终端,最终直击人心的,仍是那一束人性的光辉。
对此,安徽省网宣办副主任杨睿表示认同。他说,宣传正能量,就应该善于运用老百姓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深入挖掘,用小切口折射大变化,用小故事反应大主题,彰显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而在传播形式上,更要主动适应不同层次网民的思维特点、接受习惯,克服模式化、套路化、呆板化,通过多种网络平台精准推送,让网络新闻宣传更更打动人心,更有影响力。(本网记者 张晓丹)
网媒总编们在皖江烈士陵园向烈士敬献花篮
总编辑微语录
“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人民网安徽频道副总编张磊谈传播正能量需要现有高度
“正能量是新闻的出发点,也是新闻的落脚点。”——新华网安徽频道运营总监柴文成
“媒体要以正能量赢得公信力,以公信力赢得经营力”——安徽省网宣办副主任杨睿
“怎样让好事传千里——乘上策划的翅膀。”——中安在线网站执行总编辑王根喜
“传播正能量要有四度:高度、温度、角度、维度。”——安徽财经网副总编辑樊立慧
“互联网传播,也要‘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安徽网副总编辑杨和宝谈新媒体时代如何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