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大变样

23.04.2018  04:42

  据合肥晚报报道,四十年前,中国改革的大幕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那一年冬天,当地18位农民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冒死实行土地大包干,成了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岗村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18枚红手印的力量

  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是淮河岸边的一个普通村庄,距离县城30多公里,以丘陵岗地为主,农业生态条件较差。

  “大包干”之前,小岗村一直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穷思变,变则通。

  1978年冬夜,小岗人托孤求生、立誓为盟,在一张破损褶皱的薄纸片上,按上18枚鲜红手印。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自家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讲解员向观众们讲述着当年的那段历史。

  如今,这张10多厘米见方的纸片原件,作为改革开放的珍贵物证,静静陈列在国家博物馆。

  “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粮食是过去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是过去20年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由上一年的约22元增长到350元。

  包产到户让小岗村一年翻身解决了温饱问题,如平地一声惊雷,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小岗村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也正是从那一年起,亿万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开启了伟大的实践征程。

  小岗改革发展步入快车道

  初春的小岗,花红柳绿,驱车行驶在宽广的双向四车道上,眼前的小岗干净整齐,马路两边示范田里的新麦正迎接着春的到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岗村不断深化土地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改革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12年,小岗在安徽全省率先展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工作,为“三权分置”迈开了第一步。

  2016年,小岗村又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经过成立组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配置股权,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村民从“户户包田”实现了对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同年,小岗村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实施6个产业项目,新建3个股份合作实体。

  今年2月9日,小岗股份经济合作社首次分红,村集体除了给农户交纳医保、新农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外,还拿出超百万元的利润给农户分红。

  小岗村的幸福生活

  距离小岗村村委会不远处,是“凤阳县小岗村”的门楼,门楼下笔直宽敞的马路两边,是一栋栋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农家乐、农村电商等招牌随处可见,各种“小岗”品牌的特色农产品从小超市到当地的纪念馆都能见到。

  目前,小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农机综合水平79%,高出安徽全省10个百分点。土地实现规模流转,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初步形成特色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旅游业为重点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去年盼盼等知名食品加工企业签约落地,全年接待游客7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30万元。

  伴随经济发展的是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集体经济的壮大,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社会也更加祥和稳定。

  如今,小岗村70%的农户住上新房子,用上天然气,通上了宽带,30%农户有了私家轿车。学校、敬老院、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日益完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0200元增加到2017年18106元,小岗核心区十多户农民发展农家乐之后,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周军  叶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