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世界美妙的声音
偏爱用一侧耳朵接电话、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KTV里尽兴飙歌、最爱和朋友“煲电话”……这些有损听力的习惯,你有几个?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特别突出要避免非职业性噪声污染对人们听力健康造成的损伤。哪些因素会影响听力?在平时生活中,又该如何爱耳护耳?记者专门就此采访了安医大一附院耳鼻喉科专家。
“耳聋”常常困扰中老年人
“家里电话或门铃响了听不见,即使和人面对面说话,声音稍微小点都听不清楚。 ”近几年,67岁的王大爷明显感到听力严重下降。由于听力存在问题,他甚至常常觉得自己被周围人孤立起来,“因为听不见,经常误会别人的意思。与人沟通交流困难,所以也很少去参加集体活动。 ”
作为王大爷的主治医师,安医大一附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邱建新介绍说,他的听力障碍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而且开始出现“听觉重振”现象,即别人说话声音小的时候听不到,大声说话时却又感觉很嘈杂,完全听不清楚。由于耳聋,导致患者与周围的沟通交流存在障碍,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其实,听力下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临床接诊的患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但事实上,听力损伤往往早在其年轻时就已经发生。若能早期进行关注,有可能可以控制听力下降的进程。 ”据邱建新介绍,由于听力损伤往往发生在4000赫兹以上的高音频区,而日常语言一般为500-1000赫兹的低音频区,患者常无法察觉早期的听力损伤。当一旦感觉听力不好而到医院就诊时,受损听力已经很难再通过药物治疗等办法得到恢复。他曾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老年耳聋患者,询问病史时发现,他20多年前曾做过木工,正是长期工作中存在的高音频噪音,导致其听力受到严重损伤。
邱建新提醒,一旦出现耳闷、耳鸣、怕吵等耳聋的早期症状时,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及早预防老年性耳聋。同时,家人应尽量为老人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老人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经常按摩外耳及鼓膜等。如果已出现老年性耳聋的典型症状,应到医院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噪声致年轻患者渐多
虽然中老年人是耳聋患者的主体,但在临床接诊中,年轻患者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
“各种生活噪音是导致年轻耳聋患者逐渐增加的主要原因。 ”邱建新认为,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习惯熬夜,平时又喜欢用耳机长时间听歌、玩游戏,习惯光顾KTV、酒吧等噪音污染相对严重的娱乐场所,这很容易造成听力积累性损伤。
哪些噪声会对耳朵造成危害? “大家知道音量大小按照分贝来划分,凡是70分贝以下的噪声不会对听力造成什么损失,但若长期处于85至90分贝的噪声中,就会产生噪声性耳聋。 ”邱建新还列举了各种环境的噪声大概的分贝量,比如,嘈杂的办公室、高速公路上的声音,相当于80分贝;嘈杂酒吧环境声音和电锯锯木头的声音,相当于90分贝;气压钻机声音、铁锤打重物的声音,相当于100分贝;螺旋桨飞机起飞声音、摇滚音乐会的声音,可达到110分贝。
他提醒,年轻人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耳机的使用时间,建议一天不要超过1个小时,音量也要保持在总音量的60%以内。如果持续使用耳机,最好不要用嵌入式耳机,并每隔半小时拿掉耳机,让耳朵适当休息。每次打电话,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如果有耳鸣、头晕、听力模糊等症状,必须尽早就诊,“一般情况下,突发性耳聋是能够恢复部分听力的。 ”
此外,他特别强调,儿童对声音感知的灵敏度要高于成人,一般来说,长期听超过80分贝的声音就可能对孩子的听力系统造成伤害,而这种耳聋或听力损伤往往不可修复。由于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关联性,噪声对听力系统的损害还可能影响儿童脑部发育,长时间接触噪音的儿童可能出现情绪焦虑、反应不敏感等现象。因此,要注意避免给孩子玩那些声音太大的玩具。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听力
俗语说,“耳不挖不聋”。这句话有没有道理?邱建新介绍说,耳垢在医学上称为耵聍,它在一定程度上能给耳朵起到保护作用。但在生活中,许多人会顺手拿出不干净的发夹、火柴棒、小木棒或手指甲等在耳道内盲目掏挖,“这种情况下病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从而影响听力,甚至导致耳聋。 ”他强调,如果耳朵内积存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
值得强调的是,因感冒引起的中耳炎常不为人所重视,但却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面瘫,
“很多人感冒的时候会吃中药医治鼻塞、头晕等感冒症状,却往往忽略耳朵方面的治疗。事实上,一定要多重视耳朵疾病的及时医治,尤其四五十岁后的慢性中耳炎患者。 ”邱建新强调,尤其是当孩子感冒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也是避免儿童因患中耳炎而影响听力的最佳措施。
此外,我省目前预防新生儿听力缺陷的主要措施是听力筛查,每年,全省共累计发现存在听力缺陷的新生儿约三四千人。 “很多听障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早发现、早干预。
孩子2岁之前就应该及时发现、弥补其听力障碍,然后通过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等进行康复治疗。一旦超过3岁,孩子学语言就比较难了。 ”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耳朵,保护听力。 ”邱建新告诉记者,常言道“耳聪目明”,良好的视力、听力是学习、生活能力的基本保障,人们应该提高对耳朵的重视程度,远离噪音、远离伤害,保护耳朵、保护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