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职业打假人去年维权成功率99%
合肥中院日前发布的2014年度消费维权十大案例中,三个入选案例的原告方均是同一人,他的名字叫蒋飞亮,是近两年来在合肥十分活跃的“职业打假人”。
据统计,蒋飞亮去年以来提起维权诉讼达80余起,维权成功比率更高达99%。除了起诉商家,蒋飞亮还分别将合肥市工商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告上法庭,状告两单位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都获得了胜诉。
【“职业打假”日历】
一年发起维权案件80余起
记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从去年以来,由蒋飞亮提起诉讼并已经得到法院判决的消费维权案件多达44起。
这些案件多与食品安全有关,被告方主要是合肥的各大超市。除了个别主动撤诉的案件,其他则都以蒋飞亮的胜诉告终。
不过,这并不是蒋飞亮打的全部官司。
“我去年一共办了80多案子,有近一半与被告方达成了调解,还有一些仍然在受理或审理过程中。”飞亮告诉记者,“总体上,我胜诉或者说维权成功的比率能达到99%。”
蒋飞亮向记者解释,他之所以愿意与部分被告方达成和解,是因为他看到了被告方积极认错并改正的诚意。
七成“打假”针对食品
纵观蒋飞亮的“打假”历程,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仅仅是从已经判决的结果来看,他的足迹就涉及安徽、江苏、山东等地。而从其“打假”的领域来看,其中七成主要是针对食品的:色拉酱里不该使用核黄素、使用绝对化的宣传语言做广告……严格意义上说,蒋飞亮打的并不是假货,而是生活中许多人极为容易忽视的细节,却被他查阅相关行业标准、范围一一揪了出来,甚至他苛刻到对比商品商标的使用范围,挂有“广西著名商标”的蜂蜜膏,被他以商标适用范围仅限于“麦片、蜂蜜”,并不包括“蜂蜜膏”告上法庭。
除了食品,蒋飞亮“打假”涉及的领域还延伸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衣服、皮带、拉力器……几乎只要能在市面上看到的,他都会去“找茬”。2013年11月,他在华联超市公司购买了一件羊毛衫,吊牌标签上标注了成分为:羊绒8.8%、羊毛68%、抗起球23.2%、等级:一等品。事后蒋飞亮在使用过程中对其标注的成分含量真实性产生怀疑,遂将该商品送往安徽省纤维检验局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羊绒+羊毛:5.6%,化学纤维:94%”,单项结论为“不合格”。于是,他以超市没有履行审查验收商品义务为由对其起诉。
两告行政部门均获胜
除了告商场、超市,2014年,蒋飞亮还数次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等行政单位告上法庭,且都取得了胜诉。
2014年8月,蒋飞亮以寄挂号信方式向合肥市工商局发出举报信,反映合肥庐阳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销售的产品违法,请求进行查处,处罚后给予奖励。市工商局收到举报信后,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请他通过其他途径反映解决问题。蒋飞亮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应当受理并承担查处流通领域产品违法行为的责任和义务,而合肥市工商局所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书认定事实不清,违反法定程序,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请求法院判令市工商局的行为违法。最终,蒋飞亮的诉求获得了法院的认同。
同年9月,蒋飞亮又因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未在法定期限内对其所寄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进行回复,对其提起诉讼,并最终胜诉。
法律人士:
职业打假能让社会受益
“他对部分领域法律规定的熟悉程度,以及一心钻研的精神,甚至都超过了许多律师!”合肥的李律师曾代表被告商家出庭应诉,谈及对手蒋飞亮,李律师语气中露出钦佩之意。
李律师向记者介绍,由于蒋飞亮等职业打假人经常出没各大超市,一些超市对于拿不准或新进的货品,常常只是少量地在货架上摆放。“他们一旦发现疑似问题商品,便会抢购一空,一旦诉讼成功,便可获得数倍甚至十倍的赔偿。”
对于外界对职业打假行为的质疑,李律师认为,打假人只要是通过法律这一正当途径,而不是使用敲诈勒索等非法行为的情况下,其行为不应受到批评,反而值得社会支持和鼓励。
“我们不能单纯地从动机或目的的角度去指责一个人的行为,况且,获取经济回报也是任何一个理性的经济的人自然目的!”李律师说,“职业打假行为比一般的消费维权更有力度,对商家的威慑力更强,能促使厂家及商家更加谨慎地履行责任,打假人因此获得的经济赔偿并没有违背法律的精神,从客观结果上说,整个社会都是受益者。”
-专访
花费20多万元囤积“假货”
有时为了维权也会亏本打官司
面对外界的各种质疑,蒋飞亮表示,维权需要成本和付出,而他打官司并不总是考虑经济回报,有时,案件只有十几元的赔偿金,他却会花费数千元的维权成本,并且不遗余力。
不满话费被扣走上维权之路
3月23日下午1时许,蒋飞亮乘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蜀山法院提交了一份诉状。直至下午5时许,蒋飞亮才返回位于长江东大街的住处。
类似的行动轨迹,他已经重复了7年。作为一名职业的打假人,蒋飞亮常常要花费许多时间在往返法院的途中。
蒋飞亮老家在湖南省临武县的一个山村。初中未毕业,他便辍学开始工作谋生。今年39岁的他,身材消瘦,皮肤黝黑,眼睛里满是血丝,说话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看上去像一个标准的农民工。
2008年,还在广东打工的蒋飞亮,因为手机经常遭遇莫名的扣费,开始了自己的维权之路,并因此结识了电信领域知名的维权人士陈书伟。
不过,维权官司对他这样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来说,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于是,蒋飞亮干脆辞掉工作,专职打起了维权官司。
“那时候,往往就为了一两毛钱的话费,我会设法收集证据,查阅各种法律资料,然后,向电信管理部门投诉,向法院起诉。这需要投入全身心的精力,根本没有时间再考虑工作的事情。”蒋飞亮说,为了查资料、写诉状,他常常会熬夜到凌晨二三时。“我以前体重有130多斤,现在,连110斤都不到了。”
此后,蒋飞亮的打假足迹遍及广东、重庆、山东、江苏等全国多个地区。2013年,蒋飞亮初次来到合肥。此后两年,蒋飞亮决定把合肥作为最主要的“战场”。
花费20多万元囤积“假货”
在蒋飞亮孤身一人租住的房间里,堆积着许多商品:奶粉、保健品、豆腐乳、调味酱、酵母……这些商品往往都是成箱成件地摆放着,看上去像是一个百货店的仓库。
蒋飞亮介绍,家里摆放的这些商品,都是即将提起诉讼或还在审理中的涉案商品,总价值超过20万元。
“这个调味酱,是进口食品,但是你仔细看一下它的成分标注,就会发现,其中的核黄素是属于违法食品添加剂。”蒋飞亮给记者展示其中的一件商品,仔细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不规范的包装宣传等。
这些商品有的是蒋飞亮从超市中成批购买的,有的则是网购的。他说,随着网购成为商品零售市场极为重要的渠道,他和许多同行都将“阵地”转移到了购物网站上。
打假人也有“朋友圈”
蒋飞亮说,他最擅长的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维权。通过这么多年的历练,他现在可以很容易就判断出某种食品有没有安全标准方面的问题。蒋飞亮拿出厚厚的一叠国家关于食品安全标准方面的材料告诉记者,这里面的内容,他几乎可以倒背如流。
在蒋飞亮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台笔记本和打印机,旁边是一个简易的书架,上面满是复印或打印的资料。除了公开的法律文本,这里还有数千份“同行”们整理汇集的判例,依据年限、行政民事等类别分别装订。
蒋飞亮介绍,随着维权队伍的壮大,他们还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大家会把各自的维权资料收集整理成册,在圈内共享学习,有了这些案例和资料,使得他们在维权之路上轻松了不少。
亏本打官司只为维权
“打假第一人”王海自称:一个清道夫,以赚钱为手段,以打假为目的。不过,很多人质疑,王海把话说反了,应该是“以打假为手段,以赚钱为目的”。蒋飞亮同样面临着外界这样的质疑。
对此,蒋飞亮表示,维权需要成本,没有成本和付出,公平不会自然地到来。“我确实通过维权官司挣了些钱,但除去各种开销和成本,已经所剩无几。”
记者注意到,去年公开的判决中,蒋飞亮获得的最大一笔赔偿金额为4.6万元,不过,其余大部分赔偿金额都在千元以内。
“这其中,有三起官司都是在山东打的,赔偿金额每例都是十几块钱。”蒋飞亮说,每个案子,从递交材料到开庭审理,他都来回要跑两三趟,付出的来回交通、住宿等费用每次都是两三千元。他之所做这样“亏本”的事情,目的还是为了消费维权。
除了自购商品维权,蒋飞亮还会免费帮助别人维权。“去年,我帮助巢湖一位退休教师,还有一位学生分别打了一场维权官司。”蒋飞亮说,只要自己有时间,别人找他帮忙,他都会全力帮助,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