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开启安徽创新发展“新征程”
今年1月10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国家批复,这也是我国继上海后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安徽创新发展也开启了新的征程。
在前不久进行的人造太阳装置EAST第十一轮物理实验中,合肥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实现超400秒钟的高约束模,创造了最长稳态高约束模世界记录,EAST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项目总经理李刚建:“我们做到了400多秒钟,国外最长也就60秒,我们已经走在国际前面了。”
合肥集聚了“托卡马克”、“光源同步辐射装置”、“稳态强磁场”等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按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中心将发挥大科学装置集群优势,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汇集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增强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话语权。
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我们的综合性国际科技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高地、代表国家水平的创新策源地。”
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积极争取合肥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聚变堆主机大科学装置获批建设,加快建设离子医学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其中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将于近期筹备挂牌,省、市政府首批计划拿出40亿元左右资金,进一步巩固我省在量子科研以及技术应用的全球领先位置。
省科技厅副厅长朱建基:“在未来量子信息实验室中,安徽省和合肥市将拿出更多财政资金、更多政策确保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得到很好的发展,实现量子通信从科学技术到产业的转化。”
除了量子研究全球领先外,按照“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新兴产业”的思路,我省在量子技术应用领域也走在了前列。由中国科大发起创立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依托科大原始创新成果,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量子通信产业化企业之一。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庆:“结合产业化发展需求,我们将密切产学研合作,推进量子通讯应用技术和使用成果转化,为国家核心信息安全服务外,能惠及民生服务大众。”
结合安徽区域特色,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将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三重一创”形成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标志着我省在全国创新大格局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标志着我省创新发展进入新的起点,将开启新的征程。”(记者 雷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