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文博会让非遗大放异彩

15.09.2015  16:57

  合肥文博会向来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不遗余力地为传统文化、安徽文化鼓与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之精粹,一向为合肥文博会所重视,今年也是如此。

  合肥非遗传承人将组团参展

  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彩,种类异彩纷呈。“近年来,我市普查并成功申报了一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涵盖十大类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4项,省级非遗15项,市级非遗87项。此次,我们精挑细选了近20个非遗项目参加合肥文博会,比去年多了不少。一方面,向全国游客展示合肥的非遗成果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也希望借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市非遗传承人与其他省市的非遗传承人交流沟通,互取所长。”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进雨介绍说。

  红豆、绿豆、糯米、小米……这些植物种子除了食用,还有什么用途?市非遗传承人张莉用巧手和创意让它们组成了一幅幅山水画、人物画、卡通画。“我用的都是经过防腐处理的五谷杂粮,利用它们原本的色彩、质感和光泽进行创作,最终拼贴成画。从每次展示的效果看,市民还是很喜欢的。”张莉说。此次张莉将携一幅长约1.4米的大幅作品《芳艳绝伦》和若干小作品亮相文博会。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去年,非遗项目葫芦烙画在非遗展区十分抢眼,而今年另一种以葫芦为创作原料的非遗项目——葫芦雕画将现身文博会。据该项目传承人姚瑶介绍,葫芦谐音“护禄”“福禄”,通过在其上进行雕刻和绘画,烘托出喜庆祥和的氛围。她将带着这段时间创作的作品参加文博会,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葫芦雕画的魅力。

  宣扇历经76道工序打磨而成

  合肥文博会为非遗项目开辟展区,不仅邀请本土的非遗项目参展,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前来展出展示。去年,曹氏香包、纺织、蝴蝶画、传统剪纸等非遗产品引得众多游客掏腰包购买回家赏玩。今年的合肥文博会也将有省内外的知名非遗项目参展,宣城的宣扇就是其中之一。

  折扇起源于中国,宣扇作为折扇的一种,产生于宋代。“宣扇制作考究,工艺繁杂,每一把宣扇至少要历经76道工序。宣扇的扇面均为宣城优质宣纸及上等丝绸,而扇骨选材也十分讲究,竹扇骨需取材五年以上的竹子,木扇骨则需要取材于生长50年以上的名贵树木。”安徽艾兰竹木工艺制作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罗亚兰介绍。该公司的前身为建于清咸丰元年的洪林黄氏宣扇扇庄,罗亚兰已是宣扇的第五代传人。

  宣扇的扇面讲究“”,宣扇技师们流传下来这样一句话:“骨过手如丝,过脸如油”,由此可见宣扇制作工艺之高之精。罗亚兰说,宣扇远销欧美、东亚、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区域。在国内曾获第八届国际旅游博览会金奖、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银奖等。本届文博会上,罗亚兰将带着宣扇精品与合肥市民见面。她笑着说:“我们来参展重在展示宣扇文化,销售倒在其次,所以价格会非常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