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四大举措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一是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发挥国家、省、地方评奖和有关专项资金的激励、引导和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合肥市文艺工作“十个一”工程,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鼓励和支持互联网网站、互联网文化企业等开发制作合肥题材、合肥元素的优秀作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继续开展优秀文化遗产、“庐州放歌”、“炫动音符”、“走向文明”进校园、进社区,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和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审核和版权保护,防止侵权盗版产品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二是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文化馆(站)、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错时开放,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加强基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双向互动功能,为各级政府部门便民服务提供窗口和平台。
三是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组织开展“大湖名城 悦读合肥”全民阅读等活动,开展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文化团体、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公益阅读服务,努力建设书香合肥。创新举办全民文化活动季、基层文艺调演、大学生文化艺术季、新春文化庙会、“玉兰杯”戏曲艺术节、合肥市“金桂奖”民营文艺院团联合展(巡)演等群众文化活动,鼓励各地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培育群众文化团队,组织群众开展示范展演和节日民俗活动,搭建民间文艺展示交流平台。推进红色文化、社区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旅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国际交流,推动合肥文化走出去。
四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加强国家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合肥特色文化社区创建与管理。结合新型城镇化试点,打造历史底蕴深厚、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建设人文城市和人文乡村。加强对庐剧等地方戏曲舞蹈艺术的传承与推广,推动地方戏曲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估和监测工作,积极创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扎实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集中成片传统村落、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文化与旅游融合力度,建设环巢湖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挖掘、整理特色文化资源,制作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片、出版物,提升合肥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