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三社联动,创基层社会治理“合肥模式”

10.08.2015  17:40

  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汇集正能量,创新新路径。近些年,合肥市在抓基层社会治理上交出亮眼成绩单,成为首批“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提档升级的“合肥模式”框架也正日益清晰。

   抓社会治理市长牵头

  早在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1+4”社会服务文件,建立起符合市情的“一揽子”政策平台,将“社会管理”逐步转变为“社会治理”,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调动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市政府成立了市长牵头、25家单位为成员的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形成了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市委又将社区治理两项改革纳入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部署推进。

  社区服务平台接地气

  目前,全市社区服务和管理用房平均面积达637平方米;继连续5年,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开展市级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后,今年起又启动社区“温馨家园”建设,纳入我局“十大惠民工程”;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2014年,全市共有24个单位通过首批认定,市财政发放奖补资金320万元;大力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一期工程投入2770万元,已于今年4月建成上线运行,其中我局将16个为民服务办事项下沉到社区实行“一站式”办理。

  当好社会组织“孵化器”

  市财政安排资金400万元,成立全省首家市级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启动“2015年公益项目征集”,重点对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项目提供不超过15万元的资助;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已建成12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并基本实现城区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全覆盖;加大社会组织资金扶持力度,根据第三方评估情况,2014年市财政共向152家社会组织兑现奖补资金319.5万元,今年计划发放奖补资金近600万元。

  社工也有了“黄埔军校”

  整合人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资源,并采取专业社工机构和基层政府合作共建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其中街居基层工作者成为社工专业人才的主力军,目前共有921人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目前全市已有专业社工服务机构37家、持证社工1200多人。市社会工作协会被授予全国“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建设创新奖”,包河区、蜀山区分别被授予“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等称号。

  社区服务政府来买单

  2014年合肥市将8大类、22个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组织实施,市级投入资金2.6亿元,截至年底已实际兑现资金1.2亿元。今年市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展到110个,目前正在有序实施,其中我局牵头的政府购买社区“老少活动家园”活动组织、购买社区养老服务岗位两个项目共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实现了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出一条“政府购买、民间运作、居民享受、三社联动”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