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三大雨水调蓄池将开建
合肥老城区三大雨水调蓄池今年年内有望启动建设,如再遇汛期,调蓄池就可以像“海绵”一样,及时吸收地面过多雨水。记者今天上午从市城乡建委获悉,合肥排水重点规划项目即将招标,最快今年下半年将在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和包河公园陆续动工。
现状 城市排水过多依赖管道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道路逐渐硬化,水塘逐渐消失,城市在汛期失去了天然的雨水调蓄功能,加之排水系统不完善,一下大雨就内涝几乎成为国内城市的通病。
“正常情况下,70%的雨水是要靠土地、河道、水塘、绿化带自然渗透,30%靠管道进行疏通。而现在这个比例在很多地方都失调了,受城市开发和地面硬化的影响,依赖管道成为雨水排放的主要途径,这样一遇到急暴雨就会带来很大压力。”
合肥市建委相关专家介绍,人工建造的雨水调蓄池就是一个“超级池塘”,像个大海绵,下雨时能将初期雨水收集起来,起到缓冲作用慢慢消化,防止发生内涝,同时还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解题 调蓄池规划通过审议
据了解,早在2011年汛期,合肥就有在老城区建设雨水调蓄池的计划,但是由于时机不成熟,一直没有更大进展。“如出现超标准降雨,长时间大到暴雨,老城区的下凹式立交桥最有可能积水,出现内涝。”排水专家介绍,老城区因为建设较早,上世纪50年代的合肥只有下水道,雨污合流,管径较小,城市排水设施薄弱,排水能力不足情况长期存在。眼下,下凹式立交桥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可能会更容易积水,而调蓄池的建立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积水,让老城区的排水能力比以前提高一个档次。
今天上午,合肥市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对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和雨洪调节、削峰等有重要作用,如今最新的规划方案已通过合肥市规委会审议,正在办理前期各种土地审批手续,并等待合肥市发改委关于初步设计的最终批复。
功效 老城区不再担心内涝
根据设计方案,老城区欲建的三座雨水调蓄池分別位于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和包河公园。其中,杏花雨水调蓄池位于杏花公园的西北角,靠近环城西路与阜南路;逍遥津雨水调蓄池位于按照规定的逍遥津公园的东南,环城北路以西、寿春路以北;包河调蓄池位于长江中路以南、马鞍山路以西,三座调蓄池的服务面积统计为5.2平方公里。
三座雨水调蓄池的调蓄容量各不相同,都将建设在公园绿地下方。其中杏花调蓄池最大,调蓄能力为17500m3,逍遥津调蓄池的调蓄容量为6500m3,包河调蓄池调蓄容量为7500m3。而当雨水结束后,这些调蓄池内的积水,最多在24小时就可以全部排空。“如暴雨再来,可以先到合肥的‘超级池塘’歇歇脚。”合肥市建委相关负责人打了个比喻。
亮点 收水排污不只是挖“大水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城区将建的这三座雨水调蓄池,并不只是简单地挖三个大水塘。
以杏花雨水调蓄池的规划方案为例,除调蓄池外,还有雨水泵站和污水泵站,在调蓄池前端以及雨水泵站前端各设一个闸门,工作模式分为旱季模式和雨季模式。“老城区先做好试点,未来全市总共要建十余座这样的调蓄池,力争每个区都有。”市排管办负责人透露,这种雨水调蓄池在上海、昆明等城市已有成功应用的先例,建在老城区能更有效防止内涝。
延伸阅读
雨水调蓄池的功效如何发挥
雨水调蓄池就像一块大海绵,下暴雨时,它将道路积水迅速吸收进来,缓解因雨水过急给城市排水管网带来的压力;天晴后,经过处理再排放出去,补给河道,同时经过沉淀把污水分离出来,经污水泵站提升后送入下游污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