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系列报道之九:技能培训为农民送去致富金钥匙
??
蒋秀芝是合肥市长丰县第一批草莓种植户。从1994年开始,蒋秀芝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种植草莓,如今她家的草莓种植面积约40多亩,每亩年产1500公斤,年收入约30-40万元,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草莓皇后”。
蒋秀芝的草莓种植之路是长丰县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丰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三大目标,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网络,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县里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设施草莓生产第一大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等称号,同时也是教育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成功入围国家第一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政府牵头,创新机制,保障培训有序开展
长丰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民培训纳入全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每年政府工作要点。县里出台了《长丰县2010-2015年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在政策方面提供坚实保障;设置新型农民和成人教育指导办公室,指导全县农民和成人教育工作;安排中心校校长兼任成技校校长,实现基础教育与成人教育同步发展。县财政投入3500多万元加强县职成教中心建设。县里还整合农委、人社等部门培训项目,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培训经费,保证成人教育有效运转。
三网合一,创新模式,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长丰县职成教中心、成技校、职业学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三大目标,完善事事有人管的组织系统构筑“人网”,建立处处皆能学的“十分钟学习圈”构筑“地网”,建设时时、人人皆可学的“长丰县远程教育培训网”构筑“天网”。乡镇政府为农户当“媒人”,积极牵线成技校、示范基地、科研机构和企业,从运行管理、培训体系、技术支持、产品营销上构建多层次、综合性运作模式。例如: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宋岗村依托山东希森马铃薯公司种植技术,大规模种植脱毒马铃薯,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马铃薯示范基地;岗集成技校和民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松棵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等,带领农户形成“成技校+合作社+公司+农户”一条龙生产、加工、营销模式。
县职成教中心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统筹等职责,搭建优质培训平台。2013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00多人次,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等劳动力转移培训3507人次,提高了企业员工专业技能。
乡镇成技校作为农民培训的主要平台,成为了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村成技校覆盖率达95%以上。成技校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邀请专家教授、农技人员、职校教师授课、现场面授。近年来,县里培养了一批勇于探索、率先致富的 “土专家、田秀才”:农民沈海燕建立了草莓科研、育苗、种植等为一体的公司,被评为安徽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蒋秀芝从普通农民成长为草莓种植“土专家”。近三年,长丰县为农民开展培训450多场次,受训人员3万多人次。2013年,农户参训率达48.6%,村干部参培率达94.6%,劳动力培训率达40.7%。
一乡一品,创新举措,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农业种植、养殖始终是长丰县农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分管县长挂帅,县职成教中心统筹协调县直各部门合理安排。全县形成了“一乡一品”的格局。
2013年,长丰县举办畜禽和特色龙虾养殖等技术培训56期,吴山的生猪养殖、岗集的林下草鸡饲养等品牌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在富民强县工程的引领下,长丰县逐渐从传统低效种植业向高效养殖、加工业转变,
同时,县内的农业示范园建设如火如荼,今年仅草莓培植、富硒稻种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已开展262次,培训11810人次。下塘的富硒农产品加工通过了省级含硒检测,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水湖的“长丰草莓”在北京“世界草莓大会”上,获得7项金银大奖。
项目对接,创新理念,技能培训催生新型农民
长丰县把全面提高新型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拥有先进理念、富有时代责任、掌握现代科技、善于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培育目标。县里用职业技能武装农民,使之成为“工人”;用科技知识培训农民,使之成为“富人”;用现代经营理念培养农民,使之成为“商人”;用现代文明引导农民,使之成为“城市人”;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农民,使之成为“文化人”。
长丰县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联席会议制度,把“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统筹起来,围绕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开展培训。以县职成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技校和职业学校为骨干、村成技校为基础、远程网络教育为补充,实现了初级培训不出乡、中级培训不出县。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长丰县实施现代农业“418”工程“百千万”基地建设和草莓、南瓜冬瓜“双20万亩”工程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长丰县于201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第七位,全县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30.2万人减少到2013年的5.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