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加快信息化建设 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11.07.2015  14:22

2015年上半年,五河县作为蚌埠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和农村教学点在线课堂省级首批试点县,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大投资,完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近年来,五河县抓住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改薄契机,在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配资金同时,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投入1635万元,为学校配备班班通设备1650套,基本实现了全县中小学班班通设备全覆盖建设任务。配备计算机3450台,计算机教室的配建基本满足了教学要求。基本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到所有学校的每间教室和办公场所,宽带接入率达到100﹪。实现光纤到校,传输速率达到村小和教学点不低于10M,中学、中心小学和城区小学不低于20M,规模大的学校达到50M以上。实施了省第一批在线课堂建设项目,建有10个主讲教室,24个接收教室,并已投入常态化教学管理与应用。第二批在线课堂建设项目已启动,新建有7个主讲教室、17个接收教室,设备招标采购等工作正按计划进行。升级了县教体局、教研室等10个网站平台的设备与内容管理。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为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强化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上半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班班通设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常见故障排查与维护、网络资源的搜索与下载、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与资源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在线课堂教学应用等培训7次,培训教师900多人次。每一次培训除授课教师讲授外,还安排了参训教师操作、理论测试、答疑互动等环节,提高了参训教师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

创新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县教体局组织一线优秀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发掘,实施电子备课,编写了师生共用的导学案和分学科、分学时的课件。丰富的导学案和课件资源为广大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现成的模板,只要拿过来稍作修改即可使用,节省了大量的开发时间。教师们以导学案和课件为载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把传统的“先教后学”的课堂“翻转”成“先学后教”的“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的自主学习课堂模式,通过一个个精彩的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交流。实践证明信息化助推课堂模式的“翻转”,促使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为了让老师能够更方便的进行资源的分享和交流,五河县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的再生、整合,通过五河教育网和五河教研网,不断上传、更新教育教学资源、视频,为一线老师服务,满足教师需要。为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阔空间,交流、共享更多优质资源,在全县范围组织中小学教师,积极做好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注册及应用工作。截止目前,全县教师注册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数达到4358人,学生注册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数达到11108人。

加强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去年底,县教体局制定并下发了《五河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求“一优课”教学必须合理使用班班通。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精心准备。经学校推荐,县教体局组织评委、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教师682节课认真细致评选,近400名教师的融合课分获一、二、三等奖。

为确保在线课堂达到教学的常态化,县教体局出台了在线课堂绩效考核办法,从2015年1月起,每周都在局网站通报全县各主讲教室、接收教室开课情况,实行动态监督,效果明显。4月12日至18日,开展了在线课堂教学大赛评比活动,参赛教师准备充分,设备应用娴熟恰当,展示了风采。

课堂内外,信息化应用结硕果。 2015年,在蚌埠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五河县共上报103件作品,其中刘紫薇同学的《夏荷》、陈信同学的《黑与白》等73件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奖,县武桥初中获优秀组织奖。在“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和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中,县井头小学钟丽丽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获国家级三等奖。在全省教学信息化大赛中,五河县上报11件作品中有5件获奖。同年在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维护和网络管理员技术竞赛中,参赛7名选手全部获奖。其中县实验小学单玉友老师和五河小学曹柱波老师分别荣获一等奖,另有5人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信息化应用取得的成绩,受到了省市表扬。(白善亮 孙继文 特约通讯员: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