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预算报告彰显“四个财政”

10.03.2016  12:38

      “2016年的预算报告,通篇贯穿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在新常态下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勇于改革的财政精神,是一份求真务实、锐意改革的好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罗建国说,从预算报告本身来看,一是充分体现法治精神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报告开篇突出人大决议落实情况,通篇强化预算约束,提升预算权威性。二是特别加重支出政策分量。重点报告支出政策落实情况,较好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三是突出体现区域协调发展责任。发挥中央财政的区域调控作用,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联动性。

      过去五年,是“十二五”财政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五年,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是现代财政制度初步建立的五年。罗建国说,透过报告可以看到的,一是改革的财政。“十二五”时期,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税制改革有序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取得关键性突破。

      二是法治的财政。落实新预算法要求,依法编制年度预算,全面推进预算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要求。落实人大预算决议要求,体现依法理财的工作理念。落实预算约束硬化要求,维护了预算的法治性和权威性。

      三是实力的财政。“十二五”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保持合理区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8%,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支出结构更加优化,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三公”经费支出,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资金效益更加提升,多措并举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推广PPP模式,设立多支投资引导基金并创新运作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更多运用改革办法,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增效。风险防控更加有效,建立了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拆了 “弹”,加装了“稳定器”。

      四是大国的财政。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不断深化国际财经合作,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

      罗建国说,报告对2016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一是突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报告对“十三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布局,明确了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应采取的政策措施,为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二是充分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报告紧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上提出了务实管用的措施,并对加快推进财税、金融、国企、社保等领域改革进行了具体安排。其中: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三是着力构建了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财政中期发展面临巨大压力的形势下,报告坚持改革与政策调整并重,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提高财政汲取能力和保障能力,对涉及财政支持的重大政策,建立了科学论证机制,增强了财政政策和支出安排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并通过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效防范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