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迎江区大手笔绘就教育公平新画卷
“十二五”是迎江教育发展的新纪元。五年来,迎江区着力在提质量、促公平、创特色、抓改革上下功夫,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等“国字号”荣誉称号26个;荣获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等省级称号40多个,多项工作获得国内及省、市教育同行高度评价,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去年年底,迎江区在成功承办全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现场会后,又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区国检,为迎江教育2015年的收官工作“锦上添花”。此外,2016年年初,该区教育督导创新经验入选国家典型案例,还荣获市“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和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首次利用微信平台推出学校亮点投票活动,引发35000余人关注并投票……随着“十三五”征程即将开启,这些成绩和创新举措让迎江教育再次站上了历史的新高点。
一个个年度亮点经微信投票被频繁晒出、一块块教育品牌经特色创建被不断擦亮、一幕幕评价场景经多元检测被接连刷新……年终岁末的迎江区各校,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在网络上,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而这些,只是迎江教育事业“十二五”以来扩容提质,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全市率先试水无校籍管理改革、在全市率先聘任由社会人士担任的特邀督学、在全市率先开通教育微博、微信、在全市率先开设“走班自选”课程、在全市率先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十二五”期间,一个个“全市率先”彰显出迎江区教育事业的突出成就:在立足教育公平基础上,该区教育改革不断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书写出25万迎江人纷纷点赞的崭新篇章。
领略“十二五”之美:从城市到农村,最靓的风景是学校
“2015年,感觉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楼粉刷一新、塑胶操场铺起来了,学校看起来就和城区一样。”2016年元旦,面对班主任布置的“告别2015”作文,新洲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殷金媛写下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殷金媛笔下的校园变化得益于迎江区实施的新洲教育布局调整工程。包括该工程在内,2015年全区共投入850万元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第三轮校园美化修缮工程,令全区学校在迎国检前焕然一新。而这只是“十二五”期间迎江区对教育大手笔投入的其中个案。
485套班班通设备、1000台教师“人手一机”、21间多功能教室、3间录播教室、2个校园电视台……一个个数字背后映衬着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也表明了迎江区委政府重视、支持教育发展的坚定态度。
区委书记叶建在多个场合表态,要积极为教育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尤其在政策制定上要向农村倾斜,让老师们乐于扎根农村教育。即使是刚刚到任的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章洪海也在多次会上表示,要在规划、项目中优先考虑教育发展,争取为教育带来更多的红利。分管副区长斯媛更是几乎走遍全区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
五年来,只要是有关教育的问题,区委政府一定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解决:在宜城板块率先兑现了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率先为教师配备了“人手一机”,率先为城区学校提高义保经费补助标准……最大程度为教育提供好的发展环境。
2011年至今,全区累计投入2.5亿元资金用于校安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时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先后撤并新洲乡南木小学、长风乡临江小学、龙狮乡任店小学等共计9所村小,仅保留9所标准化村小,还在东部新城高标准新建人民路小学碧桂园分校和绿地实验学校,并依托办学共同体和集团化办学,不断加大校际之间结对帮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如今,在迎江区,最美的风景是学校,最好的环境也是学校——“十二五”末,随着城乡各校硬件设施的百分百配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成为深化办学内涵的首要抓手。在城区,健康路小学、华中路第三小学等一批传统老校纷纷深层次挖掘校园文化积淀,走上新的特色创建道路;在农村,长风中心学校、龙狮中心学校也通过“三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积极打造具有乡村本土特色的校园新视点——“一样好、一样新、一样美、一样特”的城乡校园成为迎江教育“十三五”开局的靓丽风景。
感受“十二五”之变:从课内到课外,最火的词汇是改革
“这五年,迎江教育生态几乎每年都有利好变化,这与一揽子改革举措息息相关。”谈及“十二五”收获,该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曹春生如是说。
在1月15日的华中路第二小学操场,一场“晾晒”期末学科趣味作业的特色活动吸引了众多家长驻足观看。与平时常规印象中的作业有所区别的是,这些作业包容了“听、说、读、写、玩、演、做、唱”等多种形式,而对作业的批改也由单一的成绩呈现,改为笑脸、五星、图章等多元评价。
“不单是华二小,如今迎江区每所学校都对教育评价等进行了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改革,呈现出“一校一品”特色”,区教育局党委委员、人民路小学校长肖培英介绍,随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推进,绿色评价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正在迎江区稳步确立。
在课堂教学领域,迎江区更是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自2012年起积极推进以“自主、合作与探究”为核心理念的“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如今,这一模式不仅在迎江区校长、教师心中耳熟能详,其经验做法甚至还被国家级刊物录入面向全国推介。健康路小学教师乔辉说,现在的课堂更有朝气和活力,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每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而对迎江区的学生来说,这五年特别是近两年来,来自课程方面的改革让他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固定的行政班被打破,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对应的课程和班级,社团文化随即火热兴起。
“起先是华中路第一小学最先试水‘走班自选式’校本课程,现在则是‘校校有课程、班班有课程、人人有课程’”,长风中学校长朱军这样描述“十二五”以来的课程改革。罗塘中学七年级学生方勋德说,现在他特别喜欢上班主任龙老师的象棋课,甚至还一度获得首届“象棋王”称号,下象棋让他的课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立足评价、课堂、课程方面的改革,“十二五”以来,迎江区还对校长教师交流、学校年度办学成效“2+X”评估、督学责任区建设、教师岗位职称评定、财务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改革已成为促进迎江教育公平的强劲动力。”这一观点已成为当前迎江教育人的普遍共识。
见证“十二五”之效:从教师到学生,最大的收获是成长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把在工作室里不仅完成了课题《美术新媒材的运用》的研究,还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1月18日,华中路第二小学“名教师”李媚在个人年度总结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收获。
李媚是迎江区“三名人员”(名校长、 名教师、名班主任)之一,按照该区“三名人员”相关管理办法,她不仅要完成撰写学习笔记、帮扶年轻教师、上示范课等常规任务,还要及时将活动上传到工作室个人空间,作为考评依据。
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江兴玲介绍,按照“十二五”规划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目标,从2013年开始,全区先后评选三轮“三名人员”共计201人,区教育局每年给予一定专项经费支持各工作室开展工作并进行年度考核。
从“十一五”的城乡百名教师“拉郎配”帮扶结对,到“十二五”的“三名”工作室、工作坊实现“抱团研究”,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名优教师的辐射引领下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榜样多、培训多、平台多、机会多”,2014年经公开招聘考进迎江区的青年教师董训芝用“四多”形容自己的成长感受。就在半月前,包括她在内,共有70名平均年龄33岁的青年教师参加了迎江区首届新时期教师基本功大赛,并经过“电子备课与课件制作、模拟上课与白板运用、日志写作与超级演说”三个环节的“闯关”,收获了“年度红利”,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在“十二五”末投入运行的迎江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校外辅导中心,则成为迎江孩子们收获成长快乐的新天地。
据区心理健康教研员杨华介绍,拥有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室等多个功能室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发泄”中缓解压力,还能随时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而在2015年底刚刚荣获“全国基地特色化办学成果一等奖”,并成功申报“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更是成为迎江师生津津乐道的校外好去处。自去年6月底试运行以来,该中心接待区内外学生、家长2万余人次。
“地震逃生、陶器制作、机器人操作、电子积木,我样样都喜欢,但最感兴趣的还是模拟飞行。”参加全国模拟飞行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绿地实验学校小学生王舒元辰说,现在,成为一名飞行员成了他的新梦想。
品味“十二五”之得:从学校到社会,最好的惠民是公平
“教育公平是最具起点意义的公平。”基于这一认识,早在“十二五”之初,迎江区就提出“教育公平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明口号。五年来,该区更是用实际行动让辖区百姓享受到更为优质、公平的教育公共资源。
作为安庆市的中心城区,自2013年起,迎江区始终积极执行城区公办学校“零择校”政策,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为了落实好这一惠民政策,每年招生季,该区教育局都会成立点上督查指导组和面上协调指导组,并由局党委班子划片包岗,带队督查,随时为群众解读政策,积极指导学校做好接待工作。
“不仅设立了咨询处、报名处,还有便民服务处、报名等候处,甚至还准备了仁丹、风油精和饮用水,这样细心的招生服务让我们感到心头一暖”,回想起2014年带孩子报名的场景,十四中初二5班学生家长江礼晟至今记忆尤深,他认为,教育公平仅从这些细节上就能反映出来。
更多的公平则体现在该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治理上——五年来,大班额现象逐渐告罄、重点班划分基本杜绝、有偿家教等违规办学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除了加大对违规办学行为的严肃查处,各校还通过歌谣、游戏、队会等多种形式的“一日常规”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公正公平意识,养成正确的日常行为习惯。
“不让一个孩子因困难而失学”,这是迎江区教育局铿锵有力的承诺。“十二五”期间,该区累计投入4761.1万元建设教育民生工程,积极构建完善的教育保障机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补助公用经费学生数达72276人,累计为 40726名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
全区25所留守儿童之家不仅实现“有关爱氛围、有活动场地、有文体器材、有爱心电话、有电脑(电视机)、有图书室”的“六有”标准,各校还针对节日、生日开展多种关爱活动,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享受到教育公平的温暖。
对于“三残”儿童,该区更是寄予特别关爱,至“十二五”末,全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8.39%。对辖区内的起点孤独症学校、沐阳之家等特殊教育机构,区教育局也给予了长期常态的鼓励和帮扶,部分学校还通过运动会、演出等各种联谊活动,让“星星的孩子”们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五年来,从局机关到学校,一支支志愿者队伍进社区、上街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将教育公平挥笔写进辖区群众的心坎上。(特约通讯员: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