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各中小学多措并举预防校园欺凌筑牢安全防线

09.12.2016  11:05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11月1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剑指校园欺凌暴力。为落实指导意见精神,埇桥区各中小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校园暴力事件加以防范,加大校园及周边区域暴力事件的防范力度,多措并举保师生安全,筑牢安全防线,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提高认识,强化防范意识

按照《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将其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11月29日,埇桥区教育局召开全区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暨学校安全工作紧急会议,集中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致命的欺凌》,要求各学校制定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学校教育阵地,广泛开展校园反欺凌宣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美德、普法专项教育;强化安全防范教育和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应对校园暴力的能力;全力做好校园欺凌的摸底排查、依法依规处置和事后心理辅导工作。

近一段时间,埇桥区各中小学坚持把抓好教育、打牢思想基础作为专项治理的首要环节。各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校内相关部门资源,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制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应急处置预案,明确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产生的根源,明确开展专项治理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反思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切实把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项整治作为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常态化机制,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强化教育,开辟第二课堂

教育系统作为负责青少年教育的职能部门,开展好预防校园欺凌责无旁贷。埇桥区各中小学利用国旗下讲话、集会、班会、放学一分钟安全教育、法制进校园、集中观看《致命的欺凌》等形式,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宣传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危害性。

为了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宿州市二职高开展了“预防欺凌事件,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课,要求所有班主任要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确保专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求各班级出一期主题为“预防欺凌事件,构建和谐校园”的黑板报;教研室出一期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宣传栏;团委举行一次主题为“预防欺凌事件”的国旗下讲话。该校希望通过专题教育、专项治理,抵制校园暴力,教育每位青少年勇于拒绝校园暴力;教育学生在受到暴力侵害时要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沾染黄、赌、毒等恶习,不进酒吧、网吧、电子游戏机室等场所;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抵制不良的引诱;上学放学尽可能结伴而行,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放学路上不要贪玩,要按时回家。

11月30日,宿州市第九中学召开预防校园欺凌班主任工作专题会议,观看《致命的欺凌》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节目中受害同学自杀的原因,列举中学阶段可能存在的校园欺凌行为类型;要求各班排查班级有无校园欺凌现象,对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及时化解;要团结同学,与同学之间发生误会时,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来解决,不能通过武力来使矛盾扩大和升级。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管理者,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动态,对欺凌事件早发现、早制止、早教育。

家校联谊,构建预防网络

校园欺凌现象的治理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其中,家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次九部门提出的举措中,就强调了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埇桥区各校加强对“问题少年”“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及困难家庭学生的关注关爱力度,建立档案,形成定期联系制度和定人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借助家长会、班级家校工作QQ群等交流平台,指导家长关心子女的身心发展,改善亲子关系;培训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不溺爱、不护短,教育孩子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处事方法,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要心怀敬畏,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积极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对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商对策。同时,各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为留守学生,单亲学生,成长经历坎坷、思想行为偏激等方面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咨询,做到了重在预防、积极引导。(特约通讯员:高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