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报道之三:滁州市加强市级统筹 做强做优中等职业教育
近年来,滁州市着力推进市级统筹,扩大并巩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职业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多管齐下抓统筹,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能力
统筹规划布局。 每个县(市、区)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好1所县级职教中心。打破市级部门界限,将原交通、农机和教育部门所属的三所学校整合成一所机电工程学校,统一划归教育部门管理。今年正在合并整合职业技术学院中专中技部和市机电工程学校,实现盘活存量、提高效益、集约发展、加快发展的效果。全市中职学校数由2008年的28所减少到现在的12所,在校生规模增长了72%。 统筹专业建设。 按照“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要求,紧密围绕滁州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统筹调整设置专业。各院校结合地方产业分工及学校办学特色,确立3至5个主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其它专业逐步停止招生,实现“错位式发展、差别化竞争 ”。目前,滁州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吻合度达90%以上。 统筹师资建设 。利用职教集团平台,建立全市专业课教师资源库,根据各校专业课教学需求,进行统筹调配并连续两年对全市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进行集中强化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整体素质。统筹学校管理。出台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三个规范”,由教育局、职教集团院校合作委员会牵头不间断对院校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视导,通过视导,强制性地促使职业院校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统筹创建工作 。两所高职以“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创建目标,以内涵和特色求发展,以创新和创建促提升;中职学校以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省优质示范校为推手,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改革,努力提升基础能力和办学水平。目前滁州市有省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项目学校4所,所有县(市、区)职教中心都是合格职教中心、都是省示范以上学校。 统筹中高职协调发展 。确立了以“两所高职院校为引领、12所中职学校协调跟进”的发展思路,通过职教集团院校合作委员会,统筹市域内两所高职与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衔接、教学科研、实训资源共享等合作,两所高职院校与所有的县级职教中心开展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2015年规模达1500人。初步建立了高职教育引领职业教育、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多措并举抓招生,扩大并巩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要求,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要求各县(市、区)按照省厅考核的职普比安排中职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同时严格按照职普比划定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并向社会公开最低控制线。市教体局严格督查各县(市、区)最低控制线执行情况,凡是低于控制线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入普高学籍。针对以往民办学校乱招生的情况,该市要求民办学校在《滁州日报》等媒体公开承诺不突破最低控制线招生,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中职招生分级负责制度 。该市各县(市、区)建立了招生工作联动机制和考核机制,天长、来安、明光等地将中职招生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对中职招生完不成任务的乡镇进行问责。 加强职业教育宣传 。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对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的办学成果进行立体、全方位的宣传。《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安徽教育网》等主流媒体对该市职业教育工作作了深度报道。滁州市还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组织开展“千人看职教”、“职业教育进校园”等活动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拓宽招生对象与范围 。把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生、应历届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作为提高中职服务能力、稳定中职招生规模的一个重要渠道,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举。鼓励各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面向外省扩展生源。2015年,滁州市克服初中生源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中职全日制招生近1.8万人,较好地完成了中职招生任务。
多头并进促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 。以育人为根本,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规范学校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文明风采展示活动和技能比武竞赛活动等,营造活动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市教体局发文要求各职教中心每年度都要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并将其纳入年终综合考核范围。在此基础上选拔出来的市代表队参加安徽省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在25个比赛项目中,共获得13枚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打破3项5人次赛会记录,以总分315分取得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和代表队团体总分五个全省第一名的历史最好成绩,获得比赛成绩和道德风尚双丰收。此项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市中职学校的凝聚力,展示了中职学生的风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采取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天长职教中心成立“天长巧手机电有限公司”,年产值800多万元,既提供了学生实习岗位,又弥补了学生实习实训产生的耗材费费用,实现良性循环。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倡导教学做一体,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着力加强教科研工作 。成立了17个市级职业教育学科(专业)教学研究中心,建立了市、县、校、教研组四级教科研网络,加强对职教教科研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一批教科研成果支撑了滁州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全市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和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课件、精品课评选等活动,2015年参加省中职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课件、精品课评选,获一等奖8篇(件),市荣获优秀组织奖。在2015年度中等职业教育省级立项建设精品课程评审中,滁州市报送的8门课程顺利通过验收,立项课程验收通过率100%,全省仅验收通过36门,该市占22%。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制定全市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组织专家团队对全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视导评估,每年两次发布评估报告并督促各中职学校对视导评估中指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高度重视技能大赛 。市级大赛采取项目申报评定制,大赛经费和市级职教科研经费由市级统筹解决。“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要求各中职学校平时教学中突出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学。近年来,滁州市在全省、全国职业院校大赛中成绩逐年上升。2015年,该市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一等奖20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40个,团体总分245分,排名跃升至全省第三名,步入全省第一方阵;该市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二等奖4个、三等奖5个,取得历史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