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自学校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领导下,坚持“质量建院、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牢记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始终把本科教育作为学院的立院之本,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生命线,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在科教协同育人、教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下功夫,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培养创新人才。
坚持科教协同育人,率先开设化学创新实验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科教协同育人。学院坚持科教协同育人,积极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早在2007年学院就开始在本科生中设立化学创新实验项目,让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导师实验室,系统引导和规范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调动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近7年来,共设立创新实验课题330项,参与指导教师221人次,受益学生1194人次,其中,90%以上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参与发表论文86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3.455,涌现出蒯龙、郭怡君、赵炎妍、钦青等一批科研新星;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在第三届、第五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均获特等奖,蒯龙同学还获得了全校唯一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创办化学创新实验班,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化材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学院优势学科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探索个性化精英培养模式,进一步夯实本科生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培养能进入高层次大学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高端后备人才,从2010年开始在当年入学的新生中遴选成立了首批 “化学创新实验班”。
数字见证成绩,数字见证发展,数字鼓舞人心。今夏,由65位学生组成的第一届实验班学生毕业了,3人将分赴美国、新加坡出国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49人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含保送12人,其中考取211/985高校或中科院研究所的41人)。四年里,65名学生获各级各类奖项193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30人次),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SCI学术论文4篇,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立项9项(全院共有学生394人,共获得立项21项),这一连串炫目的“数字”,不仅是学生们激扬青春、勤学苦读最好的奖励,而且也为我们实验班管理及建设举措的成功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2013年化材学院又承担了学校首届“理综卓越教师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
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强化专业改革与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强化专业改革与建设。为构建顺畅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专业改革与建设,学院按照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认真调查研究并结合办学实际,对化材学院教学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设置、教师归属进行了调整改革。设置了化学系、应用化学系、材料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实验教学中心共5个教学组织机构,并在每个系(实验中心)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全面负责系(中心)发展规划的制定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学院通过管理机构的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教学与管理的联系,实现了系的虚实转化,增强了系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强化了全员育人的职责,促进了学院办学质量的提升。
加快教学制度建设,推动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制度建设。学院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本科教学管理和运行,促进内涵建设,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化材学院先后制定、修订了本科教学管理文件18项,如《关于加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施意见》,规定了教师任课资格准入制度、教学团队教研活动制度、课后辅导制度等;在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方面,制定了《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规定了实习指导老师职责,提出了“观摩—见习—研习—实训—实习”五阶段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取消自主实习,部分实习点采用了驻点式全程指导等;在毕业论文写作方面,制定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规定了一生一题,论文时间提前至第五学期开始,学生发表论文奖励措等。好的制度还需配套的执行力。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学院各部门严格按制度规定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以实绩促进学院的质量提升,内涵发展。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富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化材学院组织了2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课程培训;5人参加“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3人获优秀奖,1人获 “省高校微课教学十佳能手”;1人获省级教坛新秀; 1人获校级卓越教学贡献奖;1人获校级教学名师。除了为教师提供对外的培训机会,学院也积极搭建校内的成长平台。自2012年开始,采用网络投票方式,每年开展 “最受本科生喜爱的十大青年教师”评选活动,以学生的口碑感召教师队伍进步的自觉性。此外,学院还组织开展校级观摩课1次,院级观摩课7次。委派1名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通过交流合作,互相学习,达到教师队伍共同进步的目的。
加强本科教学平台建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加大教学平台建设。学院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申报、建设为着力点,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教育教学平台建设。2007年以来,化材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共5项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经过多年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已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化学专业被立项为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此外,学院积极开展专业认证、教学环节标准研究,获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
教学平台的建设提升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2012年以来,该院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推广奖1项,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这些成果是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见证,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优秀成果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学院前进的方向。
创新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创新人才培养不懈努力。(特约通讯员:袁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