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水产养殖促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助脱贫

09.08.2018  18:05
利辛:水产养殖促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助脱贫 - 徽广播
利辛:水产养殖促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助脱贫 - 徽广播
利辛:水产养殖促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助脱贫 - 徽广播
利辛:水产养殖促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助脱贫 - 徽广播
利辛:水产养殖促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助脱贫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在国家级贫困县、安徽深度贫困县利辛县,针对各地自然资源现状,利辛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探索精准扶贫之路。8月3日,安徽省网络媒体协会“脱贫攻坚江淮行”采访团走进利辛,采访报道利辛县精准扶贫典型经验。

   变劣势为优势水产养殖促增收

  利辛县阚疃镇宋圩村地处茨淮新河与西淝河之间,地势低洼,雨水季节,很容易发生内涝,种植农作物很不方便。村民马广跃返乡创业,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发现这里的水质很好,适合养殖龙虾、泥鳅,于是决定发展淡水养殖产业。

  2017年,通过土地流转,宋圩村建起了260余亩的扶贫养殖产业基地,养殖龙虾、泥鳅,种植冬瓜。由于环境好、水质好,养殖基地的龙虾泥鳅很受欢迎。眼下,正是龙虾销售旺季,基地每天都要销售数百斤龙虾。“今天抓上来的龙虾一大早就卖完了,价格已经涨到30元一斤了!”在养殖基地务工的村民一边收龙虾网,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据了解,马光跃积极参加利辛县扶贫局举办的致富带头人培训并顺利结业,成为宋圩村扶贫致富带头人。目前宋圩村扶贫养殖产业基地与13户贫困户家庭签订了长年劳务协议,繁忙时更是可带动70多人同时短期就业,贫困人员长期务工的工资性收入每年可达1.2万元,短期务工可实现每年增收5500元。同时,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23户贫困户62.5亩土地,每年可为23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共计5万元。

   楼上生活楼下务工,易地扶贫搬迁助脱贫

  在一些偏远散落的村落,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住户分散,不易进行驻点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成了最好的办法。利辛县胡集镇作为全省较大的易地搬迁扶贫点,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的基本原则,集中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331户,874人。

  目前全镇胡东、胡西两个贫困户集中安置点都建设了扶贫工厂,把就业岗位送到易地扶贫搬迁户家门口,“楼上生活,楼下生产”。现年60岁的彭秀珍,原住利辛县胡集镇新李圩村老庄,其丈夫身患有心脏病、脑梗、肺气肿。成为胡集镇易地搬迁户后,原先家里的3.6亩耕地改种生态林,每亩每年补助1000元。同时,她还在楼下鞋厂打工制鞋,每个月500多元。“我丈夫也在这楼下的厂里穿鞋带,每个月300元左右。”聊起现在的生活,彭秀珍很满意,开心地对记者说“比以前好”!

  胡集镇政府还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把促就业增收入作为提升贫困劳动者生活水平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发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等多种岗位,优先将这些岗位提供给贫困户,帮助他们就业脱贫。(通讯员李路、记者赵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