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潮涌江淮 看安徽如何跑出创新“加速度”
今年初,安徽省召开“科技五会”,吹响科技创新新号角,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安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科大首次实现18个量子比特的纠缠,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01%;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5%,取得历史性突破……我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全力擦亮创新品牌,创新在江淮大地上蔚然成风、风生水起。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在原始创新上率先突破
——紧盯关键抓创新,在重大创新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7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光源”HLS-II正式启动恒流运行模式,“合肥光源”HLS-II建设基本完成。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三大核心大科学装置之一,恒流运行模式的实现,标志着按照二代光源设计建造的“合肥光源”HLS-II达到三代运行水平。
“合肥光源”恒流运行关键技术改造,攻克了保证设备长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恒流运行期间实验大厅辐射剂量水平“两大挑战”。 “对于‘合肥光源’来说,HLS-II装置始终运行在高流强下,使得平均光亮度和光通量明显提高,大大提高用户实验效率。”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陆亚林说。 “没改造前在这做实验,做一段时间就要出来一次,会经常中断,需要重新做。改造后光源出流稳定,数据质量高,科研效率大大提高。 ”在这一装置上做催化机理研究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帆坦言。
量子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的科技前沿。上半年,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自主研发了高稳定单光子多自由度干涉仪,实现了不同自由度量子态之间的确定性和高效率的相干转换,完成对18个量子比特的262144种状态的同时测量。在此基础上,他们成功实现了18个光量子比特超纠缠态的实验制备和严格多体纯纠缠的验证,创造了所有物理体系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
原始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动力”。在原始创新上率先突破,必须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重大创新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上半年,我省启动14个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省引导性项目研究,组建首批10家安徽省实验室和10家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在科技重大项目牵动下,安农大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中国电科38所自主研发的每秒千亿次浮点操作运算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单核性能超过国际同类芯片性能4倍,我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6件,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在协同创新上率先突破
——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转化为关键,用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金字招牌”
7月19日,马钢公司160件时速320公里高速车轮经法国在马钢瓦顿重新包装后,顺利运抵德国铁路公司威滕伯格基地,即将装车上线运行。这是中国制造的高速车轮首次驶出国门,海外高铁车轮市场有了“中国造”。
5月25日至27日,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无人驾驶体验区,奇瑞公司推出的智能汽车不仅能够识别车辆、行人和交通标识,还能够自助规划路径,并进行路径跟踪,令人眼睛一亮。凭借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奇瑞公司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累计出口汽车超过140万辆,连续15年保持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位。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协同创新上率先突破,必须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敢于“无中生有”,善于“小题大做”,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随着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出台,我省企业创新热情高涨,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省统计局7月24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省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三位、中部第一位。
科技成果走不出实验室,就不能变成生产力。我省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上半年,我省推进与中国工程院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北航、哈工大等高校相继在合肥建立研发机构,中国电科、西安交大、北京化工大学分别在芜湖、池州、安庆等地建立航空技术、智慧技术、化工技术研究院;建成运行安徽省科技成果在线登记系统,全省新登记科技成果402项,同比增长1.7倍;征集发布全省企业技术需求1598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474项。目前,全省已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5家,其中国家级25家。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成为安徽的“金字招牌”。上半年,“合肥先进光源”等8个首期建设的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中的园区工程项目,已获得批复立项。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项目28个,其中已经建成3个、正在新建17个,另外还有8个项目正在积极谋划当中。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产业创新上率先突破
——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你好,鲍里索夫总理! ”7月7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成果展上,李克强总理的问候通过讯飞翻译机即时翻译成保加利亚语,传递给身旁的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李克强总理询问参展企业负责人产品价格后表示,自己付钱购买赠予保总理。鲍里索夫愉快地接过翻译机后说了句保加利亚语,翻译机随即把这句话翻译成中文:“谢谢你,中国总理! ”
今年4月,科大讯飞推出最新款讯飞翻译机2.0产品,这一“聪明”的产品支持中文与全球33种语言即时互译、4种方言口音识别、12种语言文字拍照翻译,先后在博鳌论坛、俄罗斯世界杯上被广泛使用。
以科大讯飞为龙头,我省智能语音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声谷拔节壮大,目前入驻企业超过200家,今年力争实现产值600亿元。今年3月,中国(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园揭牌,计划到2020年,在全球语音智能、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智能领域形成“四领先”技术优势,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实现人工智能产业产值1000亿元。
在产业创新上率先突破,必须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合肥智能语音、马鞍山轨道交通、蚌埠硅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等创新产品不断创造世界纪录。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入选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淮南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01%。 1月至5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同比均增长11%,输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占全省的84.5%和65.7%。
改革激发发展动力。股权激励、职称改革、人才优先、金融支持……今年以来,我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纵深推进76项改革任务,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该厅上半年抓好牵头承担的9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落实,制订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落实试点工作方案,确定3家高校开展试点,并加快推进企业研发准备金、科技创新券制度试点。上半年,全省共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204笔,融资金额16.3亿元,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记者桂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