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安徽”活力迸发

07.08.2017  18:04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学家在进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新一轮等离子体放电实验。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墨子号”首次实现千公里量级量子纠缠分发,“人造太阳”首次实现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010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今年以来,我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创新主体

  ——系统推进“全创改”,面向关键领域,在突破核心技术、抢占原始创新制高点上下功夫

  6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合肥宣布,“墨子号”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实际分发距离超过1200公里,创造世界纪录,为量子网络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刊发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上。“这是我这辈子目前为止,做过的最好的科学成果。 ”潘建伟表示。

  7月11日,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在合肥揭牌。该研究院的成立,是谋划推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落实安徽省与中科院省院全面创新合作协议的成果。研究院将实行全面改革,按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进行建设,联合国内其他地区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开展协同研究,为组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近年来,一系列量子科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全面创新改革实验的系统推进。今年以来,我省通过“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创新主体,给科研院所和高校松绑减负,充分激发了创新主体积极性,在原始创新方面取得诸多世界级成果。今年5月,中科大主导研制的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其取样速度比人类历史上首台电子管计算机和首台晶体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10~100倍,创造世界纪录。今年7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首次实现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指出,我省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大力推进一流的大科学工程和设施集群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和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今年4月,我省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新政策对企业购置研发设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均有大额资助。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省一次性分别给予一等奖200万元、二等奖10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奖励。

  破除“条条框框”,加速成果转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瞄准“三重一创”,推动发展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25个国家一类新药在研发管线上,构建了世界最大的癌症靶点细胞库,开发出十几种肿瘤的检测产品……7月13日,记者走进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深切地感受到该公司科技创新的气息。作为省精准医疗重大工程牵头单位,该公司依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成立,搭建了我省首套自主检测和自主分析的高通量功能基因测序平台,建成我省唯一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检测平台,在血液癌症和实体瘤精准用药检测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已涵盖白血病、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十几种癌种。

  “公司在精准医疗领域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中科院合肥创新院的孵化、支持和牵线搭桥。 ”该公司总经理任涛告诉记者,在成长的过程中,中科普瑞昇得到了中科院合肥创新院的很多帮助。

  “我们只需要安心做好科研就行了,资金和服务方面根本不需要操心,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已经帮公司对接了各种创新资源,并在重大任务申请上给予支持。 ”任涛说。

  在合肥,像中科院合肥创新院这样的协同创新平台,就有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多家。其中,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是合肥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协同创新平台。安徽省、中科院、中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的“高规格”待遇,决定了它已成为合肥乃至全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科研生产两张皮”等难题,这些创新平台汇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建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实现高端研发、资源共享、创新服务全方位嫁接,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今年2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揭牌,该中心更是将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高端创新人才引进、科研人员激励、科研机构评价等重点难点领域先行先试。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车间”,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出台科技创新“1+6+2”配套政策,破除“条条框框”,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在产业方面,瞄准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探索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发展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最近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更加突出业绩导向,对于一些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省以债权投入或股权投资等方式,分A、B、C三类,分别给予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支持。

  建设人才高地,释放创新活力

  ——改革人才制度,广纳天下英才,激活“第一资源”,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 “要加强人才体制创新,加大招智引才力度,大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高地。 ”省委书记李锦斌表示。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创新,根本靠人才。为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我省今年出台《关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工作的意见(试行)》,本着特事特办、先行先试的原则,重点围绕“来得了、待得住和用得好”的目标,聚力引进一大批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意见》明确,引进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政府一次性配套给予100万元生活补助。实行期权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首期可达90%。科学中心引进的海外人才高级职称实行自主评定,职称评审重点看能力、业绩贡献和业内公认度,不受身份、任职年限等限制。对引进国际、国内顶尖人才和科学中心建设特殊需要人才及其科研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实现精准引进。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释放创新人才活力,必须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氛围。为激发用人主体聚才用才的内生动力,让各类创新人才活力竞相迸发,我省去年实施平台引才资助奖补,投入3000万元补助201名高层次人才和28个平台,今年奖补经费增加到5000万元。为广纳天下英才,全省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其中,合肥市通过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集聚两院院士80余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0余人;蚌埠市对每个列入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的项目,给予不少于1000万元的奖励。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乘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春风,我省将坚定地把创新发展作为主战略,奋力向全国更具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迈进。

芜湖县积极推广科技创新券政策
近日,2017年芜湖县科技创新券完成申报和资格审查,科技厅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从年初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中安在线
皖版轻型运动飞机有望合肥首飞 新站将建航空小镇
一年前, 合肥 和北航正式“牵手”,一年后,News.Hefe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