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优 夯实基层基础
“探索创新破解难题,抓好党建引领发展。”淮北市杜集区委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区镇村三级联动,聚合力、强根基,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近年来,杜集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县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区等。
筑牢农村党建主阵地
着眼把党建责任压实,让“软指标”变为“硬任务”,杜集区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建立区镇村党建工作“三个清单”,推进联述联评联考向村级延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我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创造性地实施了书记项目、党建直通车等活动载体,建强堡垒,筑牢阵地,带动群众脱贫、农村发展,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提升。 ”淮北市政协副主席、杜集区委书记张保成介绍说。近年来,区委实施“书记项目”,由区镇村党组织书记分别牵头破解党建工作中的短板和难题,分级建立台账,年底考核验收,有效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21个难题。
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杜集区集聚合力,深化“联帮包”机制,区级领导联系、区直单位帮扶、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包保到村,机关干部帮助村级理思路、解难题,与村级同考核、同奖惩,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变独奏曲为交响乐,形成层层有责任、人人有任务的党建工作合力。在率先探索推行“开放式村部”基础上,杜集区还创新开展“开放式常委会”实践,并推动向镇村延伸。
打造服务群众主力军
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鲜明主题。杜集区夯实基层基础,创新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一网四联”,推进互联网+“便民服务”“监督管理”“信息发布”“微心愿走访”,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五个好”村级党组织创建活动,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所有乡镇街道和90%以上的村达到“五个好”标准,筑牢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
“全区注重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激活农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杜集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姜灵介绍,该区将每年的3月固定为“村干部集中培训月”,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保障,由区财政按5万元至9万元标准落实基本运转经费,全面建立村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乡镇街道选拔1名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挂任党委委员,实现了“全覆盖”,有效激发了农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杜集区通过设岗定责、党员承诺、结对帮扶等党建载体,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每月一次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切实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生产生活中的引领作用。
唱响转型发展主旋律
抓基层党建,人民群众是真正“考官”,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杜集区持之以恒转作风,落实村干部按时坐班、轮流值班、首问负责、服务承诺等制度,深入开展“入户连心大走访”活动,结合“十进农家”“镇会村开”等特色载体,镇村干部以“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方式,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服务群众,形成问题解决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良好局面。
全区各基层党组织把党建作为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宝,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法制广场、文化长廊,建立“乡村夜话”“田园课堂”等党员群众学习交流的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政策,在寓教于乐中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思想基础。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杜集区着力激发党建活力助转型,开通“党建直通车”,把党建作为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在富民产业培育和精准脱贫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传统农业与二产、三产相融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着力提升造血功能。依托无公害蔬菜、葡萄、核桃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格局,消灭了集体经济空白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第一。
原标题:创新创优 夯实基层基础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黄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