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义:坚持干净与干事相统一

11.02.2015  10:4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和管理,敦促领导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坚持“净字打底、干字当头”,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党的事业就会朝气蓬勃、生生不息。然而,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志对干净与干事关系的认识模糊了,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现象应引起高度警觉,要始终牢记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干净与干事有机统一起来。

  干净,不仅指物质上的洁净,更指品格上的廉洁、思想上的纯洁,既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党员干部的执政之德。干净,不是否认党员干部合法的权益,而是要承认并保障合法权益。如果逾越合法权益的边界,对本不该有的特权习以为常、坦然受之,误认为这就是“当官”的应有状态,必然导致出现不干净甚至是错误的行为,也必然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这种意义上讲,干净,是一种底线、一种坚守,有了这种底线,诱惑迷惑不能击垮;有了这种坚守,歪风邪气不能动摇。

  干事,是领导干部最基本、最起码的职责所在,是执政之要。干事,不是忙忙碌碌、迎来送往的应酬,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状态。不干事,可能会错失发展机遇、影响改革蓝图的实现、使人民的美好愿望落空。从这种意义上讲,干事,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有了这种状态,干事创业根基牢。有了这种激情,推进创业有动力。

  干净与干事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干净是干事的基础和前提。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干净了才能干好事。如果一个人怀着干净的动机和目的去干事,事才能办得干净利落、利国利民,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反之,就会偏离正确的航向,就不可能从为人民服务出发去干事,势必会出现为私利、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干事”。不干净地干事,干得越多,危害越大。干事是干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净不是独善其身、明哲保身,而是要一身正气地为人民干实事、谋利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靠实干苦干干出来的。党员干部要有“蛮拼的”精气神,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干事的干净,怕出事的不干事,是自私自利的表现。现实中,许多党员干部既干净,又干事,他们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在各自岗位上执着坚守、默默奉献,如焦裕禄、孔繁森、柴生芳等好干部。这些“时代先锋”、“道德楷模”,赓续一以贯之的高尚人格,秉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干净和干事是完全统一的。

  干净与干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道理很简单、不难懂,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从审计情况看,有的人不是把二者统一起来,而是出现将两者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概括起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墨守成规“不会干事”。习惯于“打擦边球”、钻政策的空子,靠投机取巧促发展,认为这样才叫干事、才能干事;现在要求严了,约束多了,觉得“放不开手脚”了。特别是针对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拿不出,勇于面对、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不足。消极松懈“不想干事”。认为业绩考核不再唯GDP论了,干劲、冲劲和带动力有所松动,因循守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怨天尤人“不愿干事”。认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狠刹“吃喝风”、“送礼风”等,无法与上级部门“拉关系”争取项目,无法与企业“套近乎”吸引投资,既不“跑部”也不前进,为官不为。等待观望“不多干事”。落实政策等待观望、不主动、推诿扯皮,上面着急、下面不着急,牵头部门着急、配合部门不着急,群众着急、干部不着急。特别是简政放权后,认为既然“无权”也就“无责”,得过且过。畏首畏尾“不敢干事”。面对“三期叠加”,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有的不愿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没勇气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害怕改革触动了自己利益的奶酪,也怕堵了别人的“财路”,影响自己的“官路”。本领不强“不能干事”。习惯于当“复印机”、“传声筒”,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尤其在新常态下,适应新的宏观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的探索不足、办法不多,浑浑噩噩,无所作为。

  将干净与干事对立起来,是破坏新常态下新秩序的一种十分有害“病毒”,必须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予以坚决彻底的根除。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缺失或动摇,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党员干部应当在灵魂深处反躬自省,在理想信念上做愚公不做叶公,决不能对我们所信仰的主义、所追求的事业心口不一。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有强烈的精神追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绝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要强化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党的宗旨贯穿于思想和行动的方方面面。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敢说真话、敢报实情的勇气和正气,有自断后路、不畏权力、自甘寂寞的决心和坚守。要按党章和宪法规定、党和人民要求,敢于碰硬,敢作敢为,真正做到“戴着乌纱想事,揣着乌纱干活”。要增强自我约束。中国古代素来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价值排序来看,修身是第一位的、基础性的。如何修身?就是要始终坚守党纪国法、道德良知的底线;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在思想上筑牢“防火墙”;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履职不移公仆之心”,用铁的纪律铸造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要提升能力本领。想干事、干成事,不仅要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和扎实干劲,还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和本领。要清醒认识自己的短板和不足,通过加强学习、不断实践,切实提升为人民服务、谋划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主动适应新常态,增强把握大局、科学决策能力,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的本领。要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能力。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强化追责问责。强化决策部署和政策落实任务的分解,定责任、定进度、定要求、定目标,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层层传导干事的压力。严格问责问效,完善考核体系,把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可量化、可监控的绩效指标,化压力为动力,促进干净干事、主动作为、有效作为,推动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