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聚力 深入推进安徽财政改革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论断,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公布、预算法完成大修,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顺应全面深化改革形势,各地积极探索地方财税体制改革。安徽作为我国改革发源地之一,历来具有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安徽财政部门牢固树立四种理念,科学谋划,突出重点,有序协调,全面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
牢固树立全面深化改革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提领,把每一项工作的问题梳理出来,分析原因,完善政策,创新举措,建章立制。遵循市场规则。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财政与市场的关系,重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关乎基础、前沿、底线和市场失灵的领域,积极补齐短板,在此基础上,能放给市场的放给市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树立底线思维。把握好控制线,强化财政定力,做好风险评估,有序推进财政自身改革和服务其他领域改革。
牢固树立现代财政制度理念。明确工作目标,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明确制度趋向,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做好“营改增”扩围试点,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整顿“税收洼地”。明确支出责任,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合理划分省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上下级政府、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努力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牢固树立财政质量效益理念。注重投入产出效益。建立财政分类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绩效评估机制,坚持对企业的支持与税收贡献、就业带动挂钩,对社会事业的支持与效率优先和公共效益最大化挂钩。注重预算创新。进一步加强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统筹衔接,建立健全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合理统筹的政府预算体系。注重财政绩效。探索实施第三方评估机制,积极推进全口径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提高部门重点项目评价质量,推动部门绩效自评工作开展,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注重财政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创新财政监督方式,构建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运行机制。
牢固树立全局统筹持续理念。提升财政财务全局站位。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财政财务的联动性,统筹省、市、县财政的积极性,做好“过紧日子”和“会过日子”的文章,把预算编细编实、做紧做深。有效防控风险。时刻牢记风险控制,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创新财政风险防控工作,着力构建预防、监控、处置长效机制,确保财政资金政策安全。
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安徽财政部门重点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清理专项转移支付、存量资金管理、“三公”经费及财政供养人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性债务管理等6项改革,统筹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等各项重点领域改革,做到点上有突破、面上有进展,为实现改革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财政改革面临的阻碍和困难也将不断增加。安徽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分类推进,突出重点,抓住财政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断增强改革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使各项改革工作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进一步压实财政改革的牵头责任、直接责任和主体责任,抓好落实,调动各方面参与财政改革、支持财政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促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