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乱象何时了?

16.03.2015  12:40

    如今,许多市民家中都装上了净水器,而一套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净水设备效果如何,有无处理标准等问题,让许多人都十分困惑。净水器到底有没有作用,其制造和净水处理的标准为何?近日,记者就净水器功能、市场、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巨大价差缘自过滤膜孔径不同

  3月14日,记者走访江北一家电卖场看到,沁园、美的、安吉尔、史密斯、格力等十余种品牌的净水器摆放在醒目位置,价格低则几百元,高则过万元。

  反渗透、超滤、小分子团、弱碱性……林林总总的净水器的功能,到底有没有一个统一标准?重庆明峰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吉斌向记者介绍,净水器最主要功能是“过滤”,最核心部件是过滤膜,其孔径越小,净化效果越好。当前市面上主要过滤膜,孔径由小到大依次为:反渗透(0.0001毫米)、超滤(0.001毫米)、微滤(0.01毫米)。

  “净水器制造的主要成本来自过滤膜。”吉斌介绍,一张反渗透膜成本在600-1000元之间,而孔径较大的超滤膜,一张只要300-500元。

  大部分净水器厂家没有卫生批文

  目前净水器生产行业标准到底有哪些?吉斌介绍,只有一个—《家用和类似用途反渗透净水机》(QB/T 4144-2010)。“但这个标准非常基础,极不适应目前产业发展,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据了解,在生产前置许可方面,净水器厂家必须获得地方卫计委批文,其中涉及到多项饮水卫生指标检测,及环保、工艺流程、标准化等现场验收环节。

  但截至目前,重庆仅有明峰公司获得了相关批文。而在全国的3400多家净水器生产企业中,获得相关批文的厂家仅有900家左右。

   “保健品”式营销误导消费者

  曾有分析指出,到2020年,中国净水器普及率将达到75%以上,每年将有上千亿元的市场空间。但事实是,已蕴育多年的中国净水器行业,到目前为止居民家庭普及率还不足3%,仍然只是“边缘商品”。

  对前景的雄心勃勃和对现状的不甘,让这个市场变得浮躁。2014年初开始,随着保健品行业逐步规范,许多原保健品专业营销机构和人员,纷纷转行进入净水器市场,在国内掀起了一轮销售热潮。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成为各类净水器营销活动的热点地区。

  “有办健康讲座、作现场试验的,有免费试用、买一送一的,反正搞什么名堂的都有。”铜梁区围龙镇居民邓佳勇回忆,一些村民看到这个净水机现场演示确实有效果,加上价格也不贵,就掏钱买了。

  然而,就如同曾经的保健品营销一样,净水器营销过程中,类似“能治疗癌症”等夸大宣传也不在少数。吉斌讲了个例子:“曾经有个净水器品牌的销售员告诉顾客,用这净水器处理过的水煮稀饭,放外面三天都不会变质,我听了真是啼笑皆非。”

   净水器亟待定“名分”

  近期,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文件规范净水器销售行为。随着无序营销活动被喊停,市场变得沉寂,许多生产厂家陷入焦虑中。

  在吉斌看来,这种焦虑表面上由销售渠道引起,但本质上却是对行业导向长期不明确的担忧。“现在不管是纯水机、滤水网、过滤类净水器、直饮机,统统都可以叫净水器,实际上它们的技术和工艺各自不同,冠名是极不规范的。连"什么是净水器"这样的问题都没解决,厂家心里很难踏实得下来。”

  “净水器行业,下一步需要政府来加强导向。”市场观察人士曲云超表示,“消费者需要有权威声音告诉他们,这个净水器到底有没有效果,而生产厂家也需要有准确的商品定义和标准来遵照,只有明确和规范轨道,这个行业才可能良性发展。”

责编:孙童心